建设基层培训阵地、推广应急救护培训、增加AED急救设备投放……今年以来,厦门市红十字会以深入推进机关效能建设为牵引,持续增强服务意识,扎实推动应急救护工作提质增效,筑牢市民生命安全防线。截至目前,全市新增持证红十字救护员18067人,开展公益普及培训1003场、104964人次,“人人学急救、急救为人人”的社会氛围愈加浓厚。
构建“1+6+X”应急救护培训体系
市红十字会持续深化拓展“三争”行动,开展“奋力拼搏、奋勇争先”专项行动,不断深化红十字阵地效能。全市建成市级、区级培训基地及8个基层教学点,构建起“1+6+X”应急救护培训体系;完善师资内训机制,印制《师资成长手册》,通过各类学习班、研讨班,提升师资授课与专业水平,为开展应急救护培训工作奠定基础。
秉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理念,市红十字会积极打造“红十字‘救’在身边”品牌,持续做好市委市政府“为民办实事”项目,开展应急救护培训“进机关、进社区、进企业、进校园、进军营、进家庭、进农村”七大行动,提升市民的防灾避险意识和自救互救能力。聚焦重点领域,进一步拓展培训对象。今年来,联合市公安局开展专场培训12场,围绕公安勤务中可能面临的突发状况进行系统教学;联合市总工会建设“配送骑士应急救护学习e站”,常态化培训骑手群体,培养一支“流动救护员”队伍。
新增配置200台“救命神器”
在致力于推动应急救护知识普及的同时,市红十字会积极协同相关部门加强应急救护设备的配置。今年来,在全市公共场所新增配置AED200台,合理规划配置这些“救命神器”的点位,指导每个点位培训至少10名救护员。同时,在微信公众号、“i厦门”“红博云”等多个平台上线“AED地图”小程序,实现AED设备查询、报警联动等功能,切实增强“黄金四分钟”应急救护能力。
市红十字会不断创新培训模式,提升工作效能,让应急救护知识与理念更加深入人心。每年举办厦门市红十字应急救护技能竞赛,以赛促学;举办“家家有个急救员”趣味健康跑活动,边跑步边学急救;研发“红十字体验式生命教育研学项目”,寓教于乐,向学生传授生命安全技能……从“要我学”到“我要学”,群众参与应急救护培训的知晓率和覆盖面不断扩大。
(厦门日报记者 卫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