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日,记者从晋江市科技局获悉,晋江自2017年首次开展科技特派员工作至今,已累计选任科技特派员774人次。2024年,晋江全市精准选任省级科技特派员38人(闽藏协作1人)、团队15个,泉州市级科技特派员87人、团队(法人)2个,其中拥有博士学历或高级职称的科技特派员占比70.5%,实现晋江全市19个镇街、经济开发区科技特派员全覆盖。
“科技特派员服务从第一产业向第二、三产业延伸,从单一的科研人员服务逐步拓展到团队合作提供技术解决方案。”晋江市科技局相关负责人介绍,目前晋江市科技特派员服务平台已初具规模,各项配套设施不断完善,成为科技特派员创业创新、成果转化落地、培养后继人才的“梧桐树”。
“我们的科研一定是以企业需求为导向。”以“科技特派员”身份服务于福建嘉怡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的卓东贤是泉州师范学院化工与材料学院院长,他在接受采访时,多次提及这句话。
卓东贤与嘉怡的合作,主要聚焦超临界发泡和中底材料的差异化开发。在卓东贤看来,“科特派”工作是企业和科技工作者之间的一座桥梁,它推动了更多老师走出校门和企业对接,让双方有了更多深入合作的可能。“随着和嘉怡合作的逐步深入,我们也希望看到更多研发成果能够落地并推向市场,将产学研合作的‘最后一公里’走到底。”他说。
今年是黎明职业大学鞋类设计与工艺专业的专任教师吕美莲以科技特派员身份派驻361°的第四年。她为361°提供生物力学测试服务,并参与企业相关产品的联合开发。
“最开始,我觉得它是校企之间的‘桥梁’,但如今觉得这不仅仅是‘桥’的作用,更像是‘需求’与‘方案’的‘转化器’。”在吕美莲看来,科特派的核心在于精准对接,深入企业研发车间和市场前沿,捕捉企业在产品创新、工艺升级、降本增效中的真实痛点和迫切需求,同时发挥高校的知识网络库、实验室资源及个人的专业特长,将这些需求转化成可行的技术路径和解决方案,促进科技成果转化。
近年来,晋江以科技特派员为桥梁,依托其所在单位的科研资源和人才等优势,通过科技计划项目申报立项等措施与服务单位开展核心技术攻关,促进科技特派员与服务单位建立长效合作机制,深入开展科技特派员利益共同体的打造,实现材料、设计、人才、行业研究等方面的重大突破。
“我们有方向组织一批不同领域的科技特派员(团队)申报福建省、泉州市科技计划项目和‘揭榜挂帅’重大技术需求项目,打通企业等主体在技术和发展上的难点、堵点。”晋江市科技局相关负责人表示,以星创天地、院士工作站等平台为抓手,打造成果孵化、转化优秀服务平台,加速科技特派员的前沿科技成果转化落地,以科技创新带动产业创新发展,共配套投入科技特派员专项经费396万元,进一步推动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和高质量发展。
(记者 柯雅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