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简体 繁体
闽南网 > 教育 > 职场 > 正文

残疾毕业生就业调查:对口岗位少 招聘单位直接拒绝

来源:人民日报 2017-06-16 11:25 http://www.mnw.cn/

­  莫让帮扶政策悬在半空

­  做好法规制度配套,用好财税激励手段,营造“支持残疾人就业”的氛围

­  重庆师大教育科学学院特殊教育系教师徐先金认为,我国残疾毕业生就业整体情况呈现两个特点:一是就业率低于同类的普通人群;二是就业的稳定性低于普通人群。但近年来,残疾毕业生的就业率呈现上升趋势。“以重庆师大听障大学生为例,2005级到2012级,就业率从28.6%上升到87.5%。”

­  除了残疾毕业生自身的努力,近年来我国在残疾人就业支持方面,出台了很多实实在在的政策。

­  “一方面,国家加大了残疾人教育就业培训力度,不断完善残疾人教育服务体系。”重庆市残疾人劳动就业服务指导中心主任雷光富认为,切实加强残疾人职业技能和实用技术培训,让有一定劳动能力的残疾人掌握一技之长,能真正提高残疾人就业的竞争力。“另一方面,建立健全残疾人劳动就业政策措施,拓宽残疾人就业渠道,制定积极的激励政策,鼓励和帮助残疾人自愿就业和从事个体经营,发展劳动密集型福利企业,促进残疾人辅助性就业。国家从法律层面明确了接收残疾人就业的义务,这对残疾人就业来说是利好。”

­  徐先金说:“现在开展特殊教育的学校专业设置更加合理,残联提供的培训项目更加实用,学校和残联方面的交流也在加强,学生获得残联推荐的工作信息和机会多了,这都有助于提高残疾学生就业创业的几率。”

­  不过,采访中也有学者坦言,虽然国家出台了很多好政策,但有些落地效果并不理想。

­  重庆师大教育科学学院特殊教育系副教授郑璇是我国第一位自主培养的聋人博士,她给记者举了个例子:对于聋人大学生来说,聋校教师这个职业是比较符合就业预期的。但按照目前相关法规,聋人从教在普通话和体检方面存在政策障碍,丧失了获得教师资格证的资格。

­  “国家鼓励残疾大学生就业,但相关政策法规不配套,又堵住了残疾大学生的就业路。”郑璇建议更好地发挥财税激励政策,引导企业吸纳残疾人就业,清除一些残疾人“挂靠式”和“悬空式”就业。要在社会营造“支持残疾人就业”的氛围,引导公共部门更多地提供公益性岗位。

­  负责残疾人就业服务指导工作多年的雷光富也感觉到,残疾人劳动就业政策措施执行不力,残疾人就业服务机构力量明显不足,这些因素都影响了残疾人就业。他建议,加快出台超比例安置残疾人就业奖励办法,建立用工单位按比例安排残疾人就业定期公示制度等。对于拒不执行按比例安排残疾人就业规定的,予以批评教育,责令改正。还应加强部门之间协作,建立健全残疾人劳动就业服务信息网络。本报记者 李 坚

责任编辑:凌芹莉
相关阅读:
新闻 娱乐 福建 泉州 漳州 厦门
猜你喜欢:
已有0条评论
热门评论:
频道推荐
  • 2025年长春中考成绩查询入口 长春市教育考
  • 吴忠2025年中考成绩查询入口 吴忠市中考招
  • 2025年南宁中考成绩查询入口 南宁中考招生
  • 新闻推荐
    @所有人 多项民生礼包加速落地快来查收 三峡大坝变形?专家:又有人在恶意炒作 北京新一波疫情为什么没出现死亡病例? 戴口罩、一米线 疫情改变了哪些习惯? 呼伦贝尔现幻日奇观 彩虹光带环绕太阳
    视觉焦点
    石狮:秋风起,紫菜香 石狮:秋风起,紫菜香
    石狮环湾生态公园内粉黛乱子草盛放 石狮环湾生态公园内粉黛乱子草盛放
    精彩视频
    医解百科︱为什么要经常出去玩?(视频)
    医解百科︱为什么要经常出去玩?(视频)
    斜视手术什么年龄做较合适?
    斜视手术什么年龄做较合适?
    专题推荐
    关注泉城养老服务 打造幸福老年生活
    关注泉城养老服务 打造幸福老年生活

    闽南网推出专题报道,以图、文、视频等形式,展现泉州在补齐养老事业短板,提升养老服

    新征程,再出发——聚焦2021年全国两会
    2020福建高考招录
     
    48小时点击排行榜
    铀铷金:我国战略性金属找矿实现重大突破 分红险的“分红”从哪里来 与定期存款有 2025年6月贵州省查处违反中央八项规定精 漳州港上半年木片进口量同比增长177% 雨水连绵 漳州市加固人行道 探秘长泰绿色制造:屋顶“种太阳”年省万 我国科学家成功将从头合成的大尺度DNA递 闽南师范大学实践队赴畲乡:推普传经典

    版权声明 |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网站地图 | 回到顶部 关注福建闽南网官方微博

    电话:0595-28985153 传真:0595-22567376 地址:福建省泉州市丰泽区田安南路536号五楼 站长统计 在线QQ客服

    CopyRight ©2019 闽南网由福建日报社(集团)主管 版权所有 闽ICP备1020650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35120190010

    闽南网拥有闽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闽南网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