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
《古丽雅的道路》中这样说:“人的一生不能只是冒烟,而应燃起熊熊的火焰。”一路走来,从爱上孩子,爱上教师生活中的点点滴滴,浸在其中,悟其道,明其理,也让自己柔和,有了韧性,让心性更贴近朴素,贴近爱,向着明亮的那方前行。
2004年,我成为一名母亲。人生中的这件必经之事,在我的教师生涯中则成了一座重要的分水岭。如果说,之前对教育的热情是因为梦想,对学生的爱是基于年龄与天性的话,那么,当我成为一名母亲后,我对教育的理解、对学生的爱更加趋于理性,走向专业了。
再次回到校园,看到孩子们稚气的脸庞,望着他们跃动的身影,我会常常想起张晓风的那句话,“我,一个母亲,向你交出她可爱的小男孩,而你们将还我一个怎样的呢?!”每个孩子的身后不仅站着他的一生,还站着一位母亲、一个家庭,甚至一个民族、一个国家,这该是一份怎样沉甸甸的责任呢!
且行且思,且思且行。在陪伴孩童行走的时光里,我努力让所有的生命在童年世界芬芳如花、馨香四溢。
我曾记录下发生在2005年的那件教育小事:
休完产假重返校园后我再次任教一年级。面对一张张生动的面孔,听着一串串稚嫩的声音,我的目光中多了几分母亲的温柔与疼爱。每天,孩子们都像一群小麻雀“叽叽喳喳”地围在我左右,这个拉拉衣襟,那个摸摸手背,还有些孩子干脆靠在我身上,撒娇似的炫耀着他的小玩具、她的新衣服……日子如同被太阳镀了金似的格外闪亮。
钰,一个聪明又有个性的男孩。说实话,我从心底里喜欢他,但是他每天的课堂作业总是拖了又拖,一直拖到“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还意犹未尽。
于是,我总在他的耳边絮絮叨叨:“钰,把鼻子擦擦,‘小溪’要决堤了!”“钰,快做作业!”“钰,先做作业,再玩。”……看到他慌乱地擦过鼻子,看到他一本正经地拿出本子,我常常是既好气又好笑。日子在这种简单重复的提醒和督促中慢慢流逝。
五月份,班级流行腮腺炎。有一天早晨,钰急匆匆地跑来告诉我:“吴老师,吴老师,你最喜欢的宏洁得了‘黑猫窝’(腮腺炎的方言)!”
听到这里,我顿时愣住了。宏洁是老师眼中的好学生,自然得到老师也包括我在内较多的表扬与赞美,可这在钰的眼中分明被“翻译”成:老师最喜欢宏洁!而我对他善意的提醒、叮咛、批评竟给了他这样的错觉:老师不喜欢钰!
我猛然醒悟,开始每天寻找他的优点,用语言和行为真真切切地告诉他“老师也喜欢你”,渐渐地,他发生明显的变化,虽然作业仍时有拖拉,但次数少了。
孩子是一个个真实的存在,是发展中的人,他们渴望老师真心地关爱他们,尊重他们的独立人格和自主意识。他们需要老师用欣赏的态度赞赏和肯定他们,用积极的心理鼓励和期待他们。在课堂上,那一双双争先恐后高高举起的小手,都是想争取一个表现自己和体验成功的机会。他们就像孕育在土壤中等待发芽的种子,一旦感受到春天的温暖就会萌动、滋生。
老师对他们的尊重、赞赏和期待使他们敏感地体察到一种友善、真挚的关爱,他们本能地感觉到那是一片明媚的春光在召唤他们,那幼小的心灵就会自由而充分地表现出来。相反,老师的漠视、冷酷和贬责只会使“那颗种子”在冰冷僵硬的土壤里长久地埋藏,得不到正常发育的机会。作为教育工作者,我们拥有爱,更要表达爱、传递爱,懂得如何去爱!必须时刻注意自己的一言一行对学生的巨大影响。
……
从青涩到较为成熟,从豆蔻年华的少女变为人妻、人母时,不变的依然是对教育的那份钟爱,而且时间愈久,这份情愈浓,这份爱愈深。每每忆起那段日子,心里总会慢慢,慢慢,长出柔软的眷恋。做教师的日子,很绚烂,很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