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开始,张希和比着葫芦画瓢,大哥今天给他捏个泥人,明天给他捏个泥马,后天给他捏个泥猪,个个都活灵活现,张希和爱不释手。?善良宽厚的哥哥开启了张希和的艺术之门,并教他学会了捏各种各样的“泥咕咕”。张希和逐渐对“泥咕咕”产生了极大的兴趣,并逐步走上了泥塑艺术这条道路,而他专攻泥猴,缘于小时候的一次经历。?
浚县庙会当时在河南远近闻名。张希和八九岁时,有次逛庙会,看上了一位老艺人卖的“泥猴儿”,想买,但没带钱。他就站在老艺人身边观察了几个小时。老艺人应该是被泥猴张感动了,就送了张希和一个。
得到了心爱的小泥猴,张希和别提有多开心了,他比照着老艺人捏的“泥猴儿”,自己一点点摸索。从此,张希和开始捏起“泥猴儿”来,与“泥猴儿”结下了一辈子的缘分。
12岁那年,他捏的“泥猴儿”在乡里大受欢迎,那“泥猴儿”形态各异、非常逼真。每年的庙会上,他和哥哥的摊位经常被乡亲们包围,有时候忙起来都忘了吃饭。张希和凭着自己的执著和悟性,把“小泥巴”玩出了名堂,并成为了他终生奋斗的目标。?
“我原来属蛇,后来我当众宣布,我属猴了,因为我最爱的是猴。”出于对猴的喜爱,张希和改了属相,并坚定了自己的“泥猴”艺术之路。“今后,我不仅要把泥塑技艺做好,还要把进行大胆的创新,争取在“泥猴儿”上搞出一番名堂。”
“泥猴张”张希和在与张秉政教授进行交流。中国青年网实习记者 李华锡 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