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后十多年间,张希和的“泥猴儿”艺术越来越成熟,逐渐得到社会的认可。为了让自己捏出的泥猴更加逼真,张希和每隔一段时间就要到太行山区一处驯养猕猴的基地观察,他整天和猴子们混在一起,观察它们嬉戏、打闹、奔跑、跳跃的神态和动作,用相机把它们拍下来,然后带回家仔细揣摩、研究。?
为了形成自己的风格,表现泥猴的特点,他的泥猴面部表情丰富、逼真,极尽描摹之能事,身体却采用写意手法,几笔带过、仅有身体轮廓。他把这套工艺总结为“猴儿精,头上功,不求形似,求神情”。
由于猴子的习性、特点,以及各种表情动作在张希和的印象里非常深刻,他创作时得心应手,信手拈来。?此后几年,张希和形成了自己的艺术风格,得到了在国内外艺术界的认可,作品还被初中美术课本选用,赢得了“鬼才泥猴张”的美誉。?
经过长时间的努力,张希和在捏“泥猴儿”艺术上取得了非凡的成就。2005年,泥塑《千猴阵》获得上海大世界吉尼斯之最,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授予“一级民间工艺美术家”的荣誉称号;美国洛杉矶电视台为他拍摄了专题纪录片;30集电视连续剧《泥猴张》也陆续拍摄完成。?2008年,“泥猴张的泥猴艺术”成功入选鹤壁市第一批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泥猴张”张希和的部分诗歌集、小说集。中国青年网实习记者 李华锡 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