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话本土视角】
泉州威远楼管委会主任吴培植:
泉州文化推介人人都是载体
泉州古城文化,确实值得好好推广。
未来,泉州文化发展应突出老城区的文化底蕴。泉州许多国家级文保单位、名人故居等,多集中在鲤城,可以比较集中地将闽南建筑韵味凝结在一起,成为体现古城风情的文化舞台。我也觉得海归吕晓毅说得有理,政府要先确定城市发展区位功能,才能推动整个文化产业的发展,让外地人一来到泉州,就能感受到泉州味。
另外,泉州是海洋文化,让人立即联想到两岸文化交流,打造闽南文化经济区,这是泉州的优势,应该好好利用。厦门就很注重打造闽南品牌,而不是厦门品牌,很多泉州老传统反而通过厦门这个渠道宣传出去。对于泉州今后发展思路,泉州市政府要好好讨论,研究厦门的做法。
泉州文化推介更应依靠广大泉州人,每个人都是一个载体,在交谈中,不断地输送出家乡的文化底蕴,覆盖面更快。我到台南去交流,很多台南人一开口就是讲当地美食,自觉地传播当地文化。因而,在文化宣传、推介上,应该是政府起引导的作用,全民参与,才能真正达到传播的效果。当然,前提是每个人要了解家里藏了什么宝贝。
泉州市创意产业协会秘书长蒋炯:
文化创意产业可挖掘空间还很多
泉州是文化古城,资源丰富,文化创意产业有相当大的广度和深度来挖。近年来,泉州市政府注重推动文化创意产业,目前,鲤城、丰泽算是做得比较不错的,几个创意园区已经搭建完,也引进了一批人才进驻,吸引了人流聚集。不过,去年年底,我到泉州各县(市、区)走了几个地方,发现大部分县(市、区)做得不是很到位,有的甚至还没做起来,可以挖掘的空间还很多。
刚刚结束的花灯展览,为泉州带来了一定的经济效益,可以说,这就是文化服务经济、经济反馈文化的生动体现。当然,未来,文化创意产业还需要更大的投入和政策引导,是一个很大的课题,得好好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