闽南网7月4日讯(通讯员 林少虹 华英 傅凯敏 闽南网记者 张恩培)清晨8点,二胡悠扬的曲调声、电视新闻的播报声、下棋落子的清脆声,交织成后坊村幸福院里独特的晨曲。村里的老人陆续抵达,在这里开启他们安稳充实的一天。
保健室里按摩放松是许多老人的第一站,接着在天井的健身器材上活动腰腿。此时,守门大爷郑吉财会备好热茶,众人围坐,茶香氤氲间谈笑风生。随后,老人们便各自活动,或沉浸于芗剧频道,边看边应和着曲调;或在棋盘前专注对弈,不时发出爽朗笑声;或放下二胡,转身又在乒乓球台前挥拍……
这家省级五星级农村幸福院的温暖日常,源于一场“旧巢新筑”活动。
2016年,后坊村将闲置的旧村部改造成老人活动的乐园,坚持不大拆大建,仅进行适老化改造的原则。曾经的会议室、活动室被赋予新生,空调、电视、洗衣机等设施进驻,阅览室与保健室兼具了文化娱乐和基础卫生服务功能。此外,无障碍通道平滑延伸,地面防滑处理保障安全。
“发现雨天门口石板湿滑是个隐患,我们立即请工人磨糙了石板。”据幸福院负责人邵安龙介绍,他们在从门口到餐区的台阶旁,安装了一排牢固的扶手,为老人筑起了安心的屏障。
解决了“乐有所去”,另一个核心难题——“吃饭难”依然困扰着许多老人。独自开火的不便,让“凑合”成了常态。
2023年9月,幸福院迎来关键升级:长者食堂应运而生。专业厨房设备配齐,精心烹制少油少盐、软烂适口的餐食,直击痛点。“每周一、三、五,70岁以上老人只需一元就能吃上热乎饭!”邵安龙介绍,这种“政府拨一点、村里贴一点、社会捐一点”的模式,让食堂迅速成为最温暖的据点。
端午,志愿者与老人们共裹香粽。重阳,花生油、大米等慰问品随着志愿者的脚步送入高龄老人家中……幸福院的关怀贯穿四季。
值得一提的是,凭借毗邻联十一线的优势,邵安龙还争取到道路清扫项目,鼓励身体硬朗的老人参与力所能及的劳动,“既活动了筋骨,又增加了收入,大家积极性很高。”邵安龙说道。更令人振奋的是,经邵安龙多方奔走,“长泰区-后坊村-山重村”公交专线开通,65岁以上老人免费乘车,64岁以下票价大幅降低。
“建设农村幸福院,要精准施策、量力而行,”长泰马洋溪生态旅游区二级主任科员陈玉坤说道,“我们鼓励各村立足自身资源禀赋,不盲目攀比硬件,而是聚焦老人最迫切的需求——比如这里的‘一元食堂’解决了吃饭难题,道路清扫项目实现了老有所为。这种‘小切口’推动‘大民生’的模式,确保了农村养老服务的可持续性和生命力,托起幸福‘夕阳红’。”
从闲置旧屋到2023年荣膺“省级五星级幸福院”,在政策支持下,后坊村幸福院已发展为助餐、助医、助洁、助娱为一体的综合性养老平台,成为长泰区“幸福院+N”服务模式推广的一个温暖缩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