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英国剑桥11月21日电 英国首个昆曲文化遗产展20日晚在剑桥大学考古与人类学博物馆开幕,本次展览展出了该博物馆收藏的曲笛、笙、箫、琵琶等用于昆曲伴奏的中国传统乐器、折扇和戏曲人物剪纸等与昆曲相关的藏品,以及艺术家受昆曲启发而创作的一系列艺术品。
本次展览向观众呈现了“全球昆曲数字博物馆”项目成果。这一项目于2016年启动,旨在收藏、整理、展示世界各国所保存的与昆曲有关的文物和影像资料,同时给昆曲的演出机构与世界各地的观众们提供一个昆曲演出与活动信息的交流平台。该项目由剑桥大学的文化保护项目“康河计划”和剑桥大学考古与人类学博物馆联合主办,与中国昆曲博物馆等昆曲界重要机构联合共建。
据介绍,本次展览所展出的大部分乐器来自剑桥大学著名民族音乐学家劳伦斯·毕铿的捐赠。他在二战期间曾经与英国著名中国科学技术史专家李约瑟同往中国访问,与不少中国文化界人士结下友谊,并收藏了很多中国传统民族乐器。
开幕式上,来自英吉利拉斯金大学艺术学院的学生对昆曲《牡丹亭》折子戏演出进行现场速写创作,描绘了昆曲演员表演的精彩瞬间。
“全球昆曲数字博物馆”项目主席、剑桥大学教授艾伦·麦克法兰在开幕式上说,若想生活在一个和平和谐的世界里,我们就应把更多精力放在文化合作而不是政治冲突上。昆曲能在这方面发挥重要作用,因为其精妙之美能超越中国国界,一如西方音乐在中国产生深深共鸣那般。
剑桥大学国王学院副院长史蒂文·彻丽说,数字博物馆永远不会取代现场表演,但它将使更多人能认识昆曲,否则很多人可能永远无法体会锣鼓的独特声响以及令人惊艳的化妆、演唱。
昆曲,也称昆剧,发源于元朝末期苏州昆山一带,中国很多剧种都是在昆剧的基础上发展起来,因此昆曲也被称为“百戏之祖”。2001年,昆曲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为“人类口述和非物质遗产代表作”。(记者梁希之 徐一)
版权声明 |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网站地图 | 回到顶部
电话:0595-28985153 传真:0595-22567376 地址:福建省泉州市丰泽区田安南路536号五楼 站长统计
CopyRight ©2019 闽南网由福建日报社(集团)主管 版权所有 闽ICP备1020650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35120190010
闽南网拥有闽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闽南网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