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风随雨至,捣了多少乱?
被吹倒的大树压住居民楼,街头遮阳伞倒下一大片
大树倒下,压向居民楼。
20多米高大树,倒了
20多米高大树被风吹倒,靠在居民楼上,市政部门的抢险人员用吊车将树吊起,再锯断运走。昨日,这一幕发生在龙虎山路的大洋山庄。
苏先生住在大洋山庄3号楼,倒下的树与他家仅隔一座围墙。上午9点多,这棵树倒了下来,砸向他家外墙,树枝将卧室的窗户都覆盖住。记者在现场看到,这棵约20多米的大树斜靠在围墙和旁边的房子上,树根及周边的水泥地面已经翘起来了。
思明区市政部门的抢修人员开来吊车,将工人吊上3层楼的高度给树干捆上绳索,再渐渐吊起大树。工人用链锯切断大树,放在马路上逐步清理装车运走。据了解,这棵倒下的大树是本地物种的木麻黄,虽然抗盐渍,但抗倒伏性不好,因此市政部门并未在道路附近种植这种树。抢险人员推断,这棵倒下的大树可能是下雨时枝叶吸水变重,造成头重脚轻被吹倒。
百斤底座遮阳伞,倒了
昨日中午,记者在莲岳路和湖滨北路交界处看到,一个原本放置在人行道上的遮阳伞被风吹倒在地,伞布被风扯得脱离伞骨,几根伞骨裸露在外十分危险。该路口还有不少遮阳伞,一些行人为了躲避被风吹得凌乱的大雨,躲到了尚撑开的遮阳伞下。
记者联系了负责维护这些遮阳伞的厦门七彩虹广告公司,对方表示他们会马上派人来现场处理。据了解,被风吹倒的遮阳伞混凝土底座有100多斤重,仍难以抵抗大风的侵袭。
该公司工作人员介绍,一般有台风预警消息时,他们会把路上的遮阳伞都收起来。但没想到,前一天晚上风来得很突然,甚至像台风一样猛烈,让他们措手不及。该公司工作人员说,他们初步统计一共有近200把遮阳伞不同程度损坏。(文/图 本报记者 程午鹏 实习生 马跃 杨莉莉)
【问雨】
那些易涝点情况怎样?
老涝点正陆续整改,也有新涝点出现
公路部门在进行排涝。(本报记者 薄洁 摄)
昨天上午,环岛干道下穿隧道畅通。
莲坂国贸天桥下:“涝”成一片水塘
“不出所料,莲坂国贸天桥下又积水了!”家住厦禾路富兴大厦的郭先生一早起来,推开窗户,看着楼下汽车排成长队,逐一涉水通过。郭先生所说的积水点,具体位置是厦禾路莲坂国贸天桥下往莲坂转盘方向。记者查询以往的报道发现,今年以来,但凡雨势稍大的下雨天,这一路段必积水。昨日,记者在现场看到,莲坂国贸天桥下已经积成了一片水塘,把三个车道都给淹没,大客车、小轿车开足马力,涉水通过,一时间,水花飞溅,甚至溅到了人行道上的行人。
仙岳路成功大道往演武大桥涵洞:车辆一度无法通行
昨日早上,有市民报警称,仙岳路上成功大道往演武大桥方向涵洞积水过深,导致车辆无法通行。上午9时许,记者赶到现场,发现积水已经退去,车辆正常通行,但路面上留有淤泥淤积痕迹。
厦门北站东通道:路面未见积水
以往每逢大雨降临,就被淹成泽国的厦门北站东通道,在昨日的大雨中并没有“发大水”,相反,路面还颇为干燥。集美区防汛办主任介绍,“上次5月份的大雨之后,有关单位就对北站东通道排水口的垃圾进行清理。同时那里附近还准备了两台抽水设备,随时抽出积水,因此避免了大积水状况。”(本报记者 吴海奎 何炳进 郭瑜芬 实习生 李安忱)
【部门说法】
老涝点正陆续整改
新涝点多与施工有关
昨日上午,记者在环岛干道、湖滨南路、湖滨西路、湖滨北路、吕岭路、SM城市广场二期附近、五通社区等一些主干道及易涝点发现,总体来说,此次降雨造成的路面大面积积水情况较少。这一方面是因为短时降雨强度不算很大,另一方面也与这几年厦门对排水系统及易涝点进行改造有关。
市市政园林局下属的市政工程管理处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2013年“5·16”暴雨暴露了厦门城市的排水问题以后,市政部门一直在进行整改,经过努力,岛内的主要易涝点一般都能较快排尽雨水。
但随着城市发展,一些新的易涝点也陆续出现,比如仙岳路地面道路、厦禾路BRT沿线等,“这是因为一些新建工程在管线迁改过程中地下排水管线受到扰动,影响了排水效果。”相关负责人说,今后也将吸取教训,与建设单位积极协商,在工程前期研究好如何迁改排水管线,采取一些措施,以避免此类问题。(本报记者 卓悦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