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26日至7月3日,集美大学“丝路乐韵”实践队跨越数千公里,奔赴新疆乌鲁木齐、天山、吉木萨尔等地的4所学校,将鹭岛音乐的星火播撒在天山脚下。这支由师生组成的团队带着爱心企业捐赠的乐器,以“音乐演出+线下教学”的双轨模式,为当地音乐教育注入新活力。
在乌鲁木齐市第四十二中学和第一百三十九中学,爱心企业上海锣钋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实践队师生为学校艺术社团捐赠乐器。随后,《鼓浪屿之波》与《新疆民歌联奏》等旋律在校园上空交织——实践队的表演,让闽南风情邂逅西域韵律,赢得现场如潮掌声。
“今年三月,已有一批乐器被运抵当地学校。我们在线上开展了教学活动。”实践队领队、集美大学教师韩伟介绍。此番,师生们走出线上教学的屏幕,在线下针对学生开展“手把手”指导:从指法基础到乐曲演绎,从节奏掌控到情感表达,专业的音乐课堂,随着集大师生的到来被搬进边疆地区的教室。
此外,实践队还开展“教师赋能计划”——在天山区中小学音乐学科名师工作室、天山区中小学音乐青蓝工程工作室电吹管培训中,为30多名教师开展教学培训。“如何设计教学课程,怎样激发学生的兴趣,培训都有涉及。以前怕教不好不敢开课,现在有底气组建乐团了!”参训教师信心倍增。
当东海之滨的爱心抵达西北边陲,当音乐成为民族团结的纽带。“我们不仅传授技能,还希望用音乐传递教育的火种,点燃孩子们艺术的梦想。”韩伟说。
(厦门日报记者 罗子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