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词
猴面包树
猴面包树寿命极长,最长达5000年以上,果肉像面包,果实成熟后会吸引猴子吃,因而得名。树干中贮藏大量水分,因此被称为“生命之树”。其庞大树干和特殊的质地,常被非洲居民掏空中心,变成天然房舍。
非洲“生命之树”扎根近千米高山,挑战高海拔种植。5月13日,首批12棵猴面包树落户厦门海拔最高村之一——同安区军营村,正式启动该热带树种在高海拔山区的适应性实验,开辟特色农业新路径。
这批树苗由非洲马达加斯加的稀有品种——皮埃尔猴面包树改良而来,种植在高山党校初心使命馆、军营村委会等不同海拔点位。“军营村冬天最低温可以到零下,可以帮助我们培养出更优质的品种。”厦门猴面包树生物科技研究院有限公司总经理王志强介绍,改良树种理论上最低可在零下2℃的气温下生长,海拔较高、气温较低的军营村虽与非洲原产地有较大差异,但正是这种差异为猴面包树的适应性研究提供了宝贵试验场。
去年1月13日,10棵皮埃尔猴面包树改良品种第一代母树在同安三秀山村成功引种,开启了厦门猴面包树规模化种植生产的第一步。研究人员表示,此次种植实验前期经过充分考察和论证,今后将专注猴面包树生长习性、耐寒性以及病虫害防治等方面的数据收集,为未来规模化种植提供科学依据。
与此同时,厦门猴面包树生物科技研究院有限公司与军营村签署合作协议,双方将共享种苗技术、搭建数据平台、联合开发“立体套种”产品,探索猴面包树林下套种茶叶、地瓜等农作物的林下经济模式。军营村村委会副主任高建设说:“等猴面包树套种到6500亩茶园里,以后可以做研学方面的尝试,帮助村民、村集体增加收入。”
据悉,本批12棵猴面包树苗来自厦门猴面包树生物科技研究院有限公司位于三秀山村的猴面包树基地。该基地已开辟约50亩种植示范点,规划了研究实验、育苗、种植、科普等功能区域。
(厦门日报记者 林健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