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7日,数字非遗文化研讨会在厦门嘉禾良库文创园举行,我省数十名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专家、传承人,以及数字经济、文化创意专家等齐聚一堂,共同探讨新时代非遗传承与创新发展的话题。
论坛设置了三个话题——“5G时代的非遗传承及非遗二代传承”“非遗数字化及数字股权”和“心性教育”,同时还设有非遗市集、非遗大师展演及免费体验活动。
与会人员一致认为,非遗要实现活态传承,就必须拥抱数字化、数媒化的时代浪潮,扩大传播、加强创新、融入现代生活,让更多年轻人传承非遗、爱上非遗。近年来,福建省积极推动文物和非遗的数字化保护传承,在文化遗产数字化保护上进行了许多积极的探索,数字化新技术越来越多地引入到文化遗产保护和传承中,使文化遗产更好“活在当下”,走向未来。
研讨会开幕前,福建省海峡社会发展研究院及多位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共同发起成立了福建省海峡社会发展研究院非遗文化研习中心,以助力推动非遗在厦门、在福建更好地传承与创新发展。
【声音】
酒香也怕巷子深
福建省海峡社会发展研究院院长胡荣说,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而非物质文化遗产则是传统文化的精华。近年来,我国高度重视非遗保护和传统文化复兴,包括非遗在内的传统文化产业迎来了发展的春天。
不过,对于众多传统非遗传承人而言,虽然潜心传承技艺,却普遍缺乏有效的宣传和推广渠道,导致“酒香也怕巷子深”。社会经济与现代数字媒体技术的快速发展,对非遗的生存和发展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如何利用“两微一端”、电商、直播、在线教育等渠道,为非遗的创新传播提供可行路径,如何通过非遗动漫、VR及大数据、互联网平台等渠道,为非遗产业的创新发展、人才培养、资源整合、跨界融合,推动非遗现代生活化、发展可持续化,成为迫在眉睫的课题。(厦门晚报记者 龚小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