厦门三中校长吴雪慧把校园里一年一度的科技节比喻成在适宜的温度、水分和土壤中培育 “蘑菇”。她说,教育首先要做的,其实只是营造一种氛围,创造一个环境,让学生发现自己的兴趣,或是让他们的特长得到发挥。
计算机装机比赛
排爆机器人
厦门三中科技节妙趣横生,学生们正在玩“无敌风火轮”。
1 创新设计
符合学生“口味” 提倡“全民科技”
7日中午,厦门三中的邱爽老师忙着“搞破坏”,她把一台台计算机上的主板、内存条等零件逐个拆除,为的是在下午的科技节里,让学生再把零件一个个装回去。“计算机装机比赛”是这位信息技术老师为当天下午举行的科技节交的“作业”。
从某种意义上说,厦门三中一年一度的科技节,就是这所学校老师交给学生的一份“作业”。厦门三中教务科科长陆定超说,我们前前后后准备了两个月。
从去年起,三中开始根据学生的“口味”来设计科技节,它的最大变化是改变过去那种只有少数科技兴趣小组的学生在忙乎、大多数人在旁边“打酱油”的老面孔,取而代之的不仅是“全民科技”,每位学生都在玩中学,在学中玩,而且是“全开放”,社区居民和附近的小学生也应邀前往。
总体来说,今年科技节活动仍然分为两大类,第一类是“外来”,市科技馆等单位把科技百宝箱、希望快车开入学校,带去的是“化装”成生动有趣模样的各种科学知识;第二类是学校“自产”,即老师根据学科特点设计的神奇的实验或是游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