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 拳头产品
机器人安装复眼 绕过障碍准确排爆
当然,科技节上最拉风的一个摊位是厦门三中学生的作品:一位会排爆的机器人。
在众多学生的围观下,一位男生带着防毒面具演示了他和同伴制作的这位聪明而勇敢的机器人。他引爆了烟雾弹,小个子机器人坚定地出发了,虽然步履蹒跚,但目标明确。不过,前进的道路从来都是崎岖的,一路上事先布满了砖头。但是,这难不倒机器人,它绕过障碍物,抓取还在冒烟的烟雾弹,果断地把它扔进垃圾桶。
机器人小组成员之一的郭勇铭说,机器人之所以看得见烟雾弹,奥秘在于机器人装了复眼,相当于光热感应器,机器人正是靠着它指引,找到危险物。
不过,最让这群男孩骄傲的还是这个机器人用履带走路,郭勇铭说,它是全天候的,即使下雨,它也能工作,而且,能应付各种路况。
机器人制作是三中的一个拳头产品,在每年的国家、省、市等各级青少年智能机器人大赛,都有三中学子摘金夺银的身影。今年,学校被评为“福建省科技教育基地学校”。
4 教育目的
激发学生兴趣 挖掘自身潜能
当天的科技节持续两个半小时,在一些人看来,三中每年大操大办科技节有点匪夷所思——花两个月时间准备,如同昙花一现,在两个半小时就收摊,似乎没有效益可言。
吴雪慧可不这样认为,她说,无数的经验证明,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但是,我们问孩子“你感兴趣什么?”,不少人表现出一副迷茫的样子。
她说,教育首先应该是营造一种氛围,一种能让学生发现自己兴趣,发挥出自己潜能的氛围。科技节就有这样的“功效”,通过情景的设置,老师的启发,激发学生质疑、探索,让学生发现自己的兴趣,或是让他们的兴趣得到发挥。
不仅如此,这所学校还相信,坚持开展这种活动,还有助于“改造”老师。吴雪慧说,在完成科技节“作业”时,一些老师已经得到不少启发——既然在科技节上我们可以用这种有趣方法来展示知识,为什么在上课不这样用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