闽南网5月15日讯(闽南网记者 苏毓茹 尤燕姿 吴圳烽 洪泓塬 文/图)早上8 点,阳光洒在泉州鲤城区新门街,赶着上班、上学的行人脚步匆匆,脚下的路面洁净清爽。然而,在一个小时前,这里还是蔬菜摊贩收摊后狼藉满地的景象。
早上8点,清扫完成的新门街
由于鲤城区新门菜市场内建筑存在安全隐患,众多蔬菜批发商贩自每晚 12点起,将摊位转移至新门街路面,直至次日清晨六七点收摊。批发市场的热闹褪去后,环境卫生的压力随之而来。为此,鲤城区以“机械化设备投入+人工辅助”的环卫作业模式,实现高效清洁作业。
清晨高效清洁 一小时焕新路面
今天早上6:50,记者沿新门街步行看到,蔬菜摊贩陆续收拾离场后,街道上遗留着菜叶、塑料袋等垃圾。此时,环卫作业队伍陆续登场。
洒水车将路面的垃圾冲刷至道路两侧
“唰唰唰……”洒水车开启两侧对冲模式缓缓驶过,将路面的垃圾冲刷至道路两侧。在环卫工人清扫完大件垃圾后,5吨级大清扫车沿着新门街缓缓前行,660升的小清扫车则灵活穿梭在非机动车道。车身底部的水枪喷出水柱,滚刷持续转动,菜叶、落叶、纸屑等路沿处的垃圾被精准 “吞入”车腹,整个作业过程中环卫工人无需下车,就可以沿着路沿完成整条路段的清扫工作。
大清扫车沿着新门街缓缓前行
机械化清扫后,环卫工人们还会进行细致的人工保洁,对两侧的骑楼以及机械作业难以覆盖的角落、缝隙进行清理。
在海滨街道办事处至新华南路红绿灯路口近500米长的新门街路段,这样高效且精细的清洁工作每天都在上演。
“每天早上七点前我们会完成鲤城区主干道的保洁,但是由于新门街的情况比较特殊,因此要等到七点左右商贩收摊后才能开始清洁作业。”泉州刺桐鲤市政管理有限公司运营部副经理吴敦林介绍,面对清理时间紧迫、垃圾清理量大的作业情况,刺桐鲤市政投入了清扫车、洒水车、冲洗车等机械设备开展高效作业,沿着道路往返1-2次作业,确保在早上八点早高峰时段前完成清扫任务。
机械化设备助力环卫提质增效
近年来,鲤城区大力推行机械化与人工协同作业,不仅降低环卫清扫难度,提高工作效率,也为环卫工人“减负”。
电动扫地王
环卫工人使用小型高压清洗新能源水车作业
“路面垃圾随时随地产生,尤其在节假日、上下班高峰期垃圾产生的频率更高。因此公司持续在机械化设备投入力度,上个月采购了4部电动扫地王,以及22部高压清洗新能源水车。”刺桐鲤市政管理有限公司副总经理郑景星告诉记者,这些新能源清扫车的启用,可灵活机动、及时高效地清除路面垃圾,有效地解决了清扫、保洁过程中的“空档”问题。
目前,鲤城区主干道采用机械化清扫为主、人工辅助的作业模式,每小时清扫面积从3000平方米提升至4200平方米;背街小巷则采用人工清扫为主、小型电动清运车为辅的作业模式,并结合便民上门收垃圾服务,由环卫工人定时驾驶垃圾车巡逻,确保垃圾及时清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