闽南网10月26日讯 厦门轨道交通1号线不再经过厦门火车站,改走湖滨南路;预计2016年全线正式通车,列车编组6辆,运营时间由5时至23时。
记者昨日从国家环保部网站了解到,19日,国家环保部受理了厦门轨道交通1号线一期工程建设项目的环评文件,并公示。从公示的资料显示,厦门轨道交通1号线与原先的规划线路出现上述变化。
【线路】
绝大部路段都是走地下
《厦门市轨道交通1号线一期工程环境影响报告书简本》显示,1号线一期工程总体呈南北走向,连接了思明区、湖里区、集美区等重要组团,是由厦门本岛向北辐射形成跨海快速连接通道的骨干线路。
1号线一期工程南起中山路南侧,与中山路并行向东以地下线方式敷设,穿越中山公园以南地块后沿文园路转向东北,经湖滨中路、湖滨南路后转入嘉禾路,并沿嘉禾路、规划海堤路向北,于高集、集杏海堤以地面、高架方式跨海;跨海后以地下方式沿杏前路、杏林北路至集美新城,沿规划纵八路向北穿越沈海高速,并沿规划珩山街、珩田路延伸至厦门北站,终止于厦门北站北广场。
线路全长31.7km,其中地下线27.1km,地面线2.3km,高架线2.3km。全线共设置车站24座,另预留两座车站的设站条件。除跨海段为高架车站外,其余均为地下车站。
该工程设置高崎停车场1处,设置岩内综合维修基地1处。高崎停车场位于高崎火车站附近,岩内综合维修基地位于厦门北站东北角。另外,该工程设置2座主变电所,一座设置在火炬园站附近,一座设置在内林站附近。
【变化】
工程可研报告与建设规划有变化
据介绍,该工程可研阶段与建设规划阶段相比,在建设规模、线路走向、运营规模等指标上基本一致,但也有一些变化。如总长度增加200米——建设规划为31.5km,可研报告为31.7km,原因是局部线位调整;车站数量也增加了一个,在杏林增加一座车站,另预留软件园站和火车站北广场的设站条件。
线路走向也调整了一些,如建设规划中的中山路、厦禾路、嘉禾路、和美路;在可研报告中,中山路调整为中山路南侧,原因是工程实施条件好,对商业影响小;而厦禾路也调整为湖滨南路,原因是工程实施条件好,与规划综合开发结合好。
在敷设方式方面也有变化,原先是全部地下线,可研报告调整为地下线27.1km,高架线2.3km,地面线2.3km;可研阶段跨海沿海堤敷设,原地下线改为地面线和高架线。
【建设】
今年底开工总工期为4年
公示的资料显示,该工程计划2012年底开工建设,总工期4年。隧道贯通时间为2015年4月底,轨道铺通时间为2015年8月底,供电系统安装调试完成时间为2016年2月底,系统设备联调时间为2016年4月初~2016年9月底,空载试运行时间为2016年10月初~2016年12月底。全线正式通车试运营时间为2016年12月31日。该工程总投资为232.53亿元,其中环保投资13570.75万元。
据介绍,该项目列车编组初、近、远期均为6辆,运营时间由5:00至23:00,共18小时。全日行车计划初期158对,近期242对,远期320对。
【影响】
工程不占用白海豚自然保护区内海域
在该工程沿线生态环境保护目标方面,对厦门珍稀海洋物种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白海豚自然保护区的影响分析认为:工程以高架、地面形式在高集海堤、集杏海堤上方敷设,在厦门珍稀海洋物种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边界外通过,工程不占用自然保护区内海域。工程跨海段利用既有高集海堤、集杏海堤上原鹰厦铁路废弃路基进行敷设,现高集海堤、集杏海堤正在进行海洋生态修复工程改造,对本工程用地进行了预留。
该工程建设对鼓浪屿—万石山国家级重点风景名胜区的影响分析认为:该工程线路以地下形式沿文园路敷设,紧邻鼓浪屿—万石山风景名胜区的外围控制地带,其间设置中山公园站、将军祠站2座车站。车站设置位置属于厦门市商贸、交通中心区,人流较大,车站出入口、风亭由于其占地面积少、建筑体量小,在繁华的主城区,其醒目程度较低,进出口及风亭的建筑形式、体量、高度、色彩等设计与厦门城市景观相协调,不会对景区的风景资源及景观产生影响。
而针对公众关心的施工期环境保护工作,环评报告书的环保措施和建议中提出了施工废水经沉淀处理达标后排入附近管网;施工弃土(渣)和建筑垃圾交由渣土管理部门统一处置;施工场地周边设置2.5~3.0m高的围护栏,同时加强施工期环境管理等。(海峡都市报闽南版记者 郑友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