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算计与两岸牌
海基会董事长人选衍生的另一个重要话题,就是政治算计。国民党副主席郝龙斌在脸书贴文批评说,蔡英文不愿正视“九二共识”,导致两岸关系无法开展,却企图用海基会董事长人选搅乱一池春水。一下子释出亲民党主席宋楚瑜、一下子又抛出国民党籍“立委”王金平,“二桃杀三士”,除了消费他们,实在看不出来这些“消息”对两岸关系有何帮助。
国民党“立法院”党团副书记长李彦秀说,即便是王金平担任海基会董事长,如果蔡英文的两岸政策还在模糊不清的阶段,王也没有办法施展其善于沟通的特长。亲民党发言人李鸿钧说,建议当局现在应“先谈政策、再谈人选”,否则谁掌海基会都没有意义。
海基会董事长人选至今尚未底定,大陆海协会会长陈德铭不愿对媒体预测的可能人选发表意见。但他意味深长地说,两岸交流的突破不在于海基会董事长本人,而在于背后请他出来的台湾当局;关心的是新任海基会董事长会以什么样的政治底线与他交流,例如认不认同一个中国原则,倘若没有这个前提,谁当董事长都会比较难受,交往上也会比较困难。
岛内媒体评论称,海基会董事长的选任,可以说是在蔡英文已然有限的两岸牌中一张最后、也最关键的政治信号牌。在此之前,蔡英文一系列的人事安排,显示了她在两岸政策上的保守倾向,新当局上台之后在教育文化领域修正马英九主政时的动作,也让人不禁产生“去中国化”的疑虑。显然,蔡英文如果想取信于大陆,开始营造累积民共互信,之前的所作所为都有修正的必要,海基会董事长的人选则是修补民共关系的最后一次机会。如果蔡英文好好运用,仍可以成为其有心让两岸促和止斗的意志展现。至少,留下一颗日后有机会发芽的善意种子。
无能为力与突破点
《联合报》在社论中认为,人事案的背景,是“两岸关系维持现状”的政治承诺已告跳票。因为如今两会两办的制度化沟通管道已告封闭,“行政院长”林全声称不排除“二轨管道”交流亦不可得,甚至连海基会董事长人选也举棋不定,这更是现状无以维持的印证。
最近,与谁将出掌海基会同时引起热议的,是民进党内有人提案,希望在下月民进党全代会通过“维持现状”的新党纲。海基会人选,是想借人事来稳定情势;变更党纲,则是欲借政策修订来扭转局面。二者皆在警示:现状已不能维持。这种日趋悲观的看法,正在岛内蔓延开来。
不承认“九二共识”引发两岸互动中断,一些主事者和绿营人士以为没什么大不了的,因为新当局早已下定决心走“亲美日、拒大陆”的路线。更早之前,“只要民进党胜选,大陆就会靠过来”的乐观腔调言犹在耳。如今,一个海基会董事长任命的事务性问题,就让蔡英文陷入两难,迟迟没了下文。
岛内事务她可以用“发夹弯”政策来处理,具体到两岸议题,不承认“九二共识”引发的“发夹弯”后果,让她很难受。最近据传柬埔寨要将抓获的台籍电信诈骗犯移交大陆,台湾方面虽有交涉,但陆委会收不到大陆的回复,却也无可奈何,只能单方发声明说“此举无助两岸良性互动”云云。问题是两岸都已中断联系,哪还有什么良性互动?
凡事有比较就有鉴别。马英九当政时,类似的肯尼亚事件,台“法务部”可以组团前往大陆探视,各种管道畅通无阻。这次绿营“立委”对此心知肚明,识趣地没再炒作,更没找家属上演悲情戏码。大家都清楚,现在无能为力局面都是民进党当局一手造成的。
在媒体看来,柬埔寨事件恐怕只是未来一系列事件的前奏,两岸有太多事情需要协商解决。当局若能将政策立场转向“九二共识”,即便无须以宋楚瑜、王金平等出掌海基会,只要任用一笃实可靠之人,政策清朗,人事朴实,就可省去许多横生枝节。反之,有事倍功半之虞。还是那句话,突破点不在人选本身,而是认不认同政治基础前提。(记者 任成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