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辉回到泉州,受到热烈的欢迎
海都网—海峡都市报讯(本网记者 曾小琴李熙慧 谢向明 文/图) 23岁的江西新干县小伙子丁辉,昨日在晋江火车站受到英雄般的迎接。
前天,从丁辉体内采集的50毫升造血干细胞,植入了重庆一名7岁女孩体内,成功拯救了这位素未谋面的白血病女孩。
丁辉是目前福建第59例、泉州第10例、南安第3例配对成功的造血干细胞捐献者。南安这3例顺利捐献的志愿者,均为外来自主创业者或务工人员。目前,全国骨髓库流失严重,使得配对相当艰难。
【感言】十万分之一几率十万分荣幸
昨天下午3点,福厦铁路晋江站,丁辉一下火车,就有人献上鲜花,成排的志愿者前去一一握手,俨如英雄归来。
2009年,丁辉还在江西读大学,一次献血时,他参加了志愿捐献造血肝细胞血样的采集活动。今年3月,经中华骨髓库检索,丁辉的骨髓与重庆一名7岁白血病患者相匹配,体检也符合捐献条件。去年,丁辉来到水头和父亲一起经营金刚石工具生意,接到南安红十字会电话咨询他是否愿意捐献时,丁辉毫不犹豫地回答“愿意”。
“没事,身体没什么异样。”面对大伙的关切,丁辉拍着胸脯笑笑说。他说,得知配型成功时,自己都兴奋得睡不着觉,要知道这样的成功率很低。
“相匹配的几率只有十万分之一,我有这机会去挽救一个生命,是十万分荣幸”。
为了保护供患者的隐私和权益等,根据国际惯例,骨髓捐献中的供者和患者移植后两年内不应见面。丁辉说,尽管不知道对方是谁,长什么样,但心里很高兴。
【曲折】艰难配型成功却找不到人
丁辉的父亲丁春庚一路陪伴,看在眼里也甜在心头,还夸儿子生意做得好。不过,这次捐献,丁春庚一开始有点犹豫,担心会影响儿子的身体。
原来,丁辉当时填写表格时,写的是江西的手机号码。来泉州后号码都换了,中华骨髓库工作人员只好找到丁辉老家江西新干县,并通过新干县驻南安市的团工委,才找到了丁春庚的电话。
“刚接到电话,我很吃惊也很犹豫。”丁春庚坦言。他说,儿子参加志愿捐献造血肝细胞血样采集,之前并没告诉他,此外,他很担心这是否会影响到儿子的健康。丁春庚赶紧找来当医生的朋友打听,才提供丁辉的电话。
南安市红十字会陈会长说,造血干细胞的来源为骨髓、外周血和脐血,有很强的再生能力。正常情况下,捐献可刺激骨髓加速造血,1~2周内,血液中的各种血细胞就能恢复到原来的水平,与献血一样,并不会影响捐献者的身体健康。
【省红会】骨髓库流失严重亟需牵线人
这次牵线成功,也得益于新干县驻南安团工委。团工委书记杨雪辉说,得知丁辉父母的顾虑后,他们就经常打电话给他们做思想工作,向他们介绍现在造血干细胞的采集方法是科学安全的,这是挽救一个人生命的大事,甚至到他们家拜访,争取丁辉家人支持;最终,丁家人同意了,丁春庚还跟到福州采集,陪儿子一同见证。
省红十字会有关负责人说,目前各省市都面临骨髓库流失严重的情况,很多大学生志愿者毕业后没有及时更新联系方式,有时好不容易配型成功,却找不到人。像南安这样,在外来人员多的地方建立这种组织,多了一种渠道联系到志愿者,可以挽救更多的生命。
丁辉希望,能有更多的人加入,拯救需要骨髓的生命,“这是小贡献,很值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