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闽南网 > 泉州 > 泉州新闻 > 正文

安平桥:展现多元社会结构对海洋贸易的贡献

来源:泉州晚报 2021-06-18 09:37 http://www.mnw.cn/

我 的 名 片

  安平桥位于泉州城西南方向30公里的晋江安海镇与南安水头镇交界的海湾上,俗称五里桥,建于南宋绍兴八年至二十二年(1138年—1152年),是中世纪世界最长的跨海梁式石桥,享有“天下无桥长此桥”之盛誉。它是安海港兴盛的历史见证,也是泉州海上丝绸之路港口城市的重要载体。

  安平桥俗称五里桥,享有“天下无桥长此桥”的盛誉。

  桥,既是海丝贸易的重要通道,也是文化交流的纽带。

  彼时,被誉为“东方第一大港”的泉州港盛极一时,无数东西方商船日夜往来。作为当时的商贸重镇,晋江安海镇修建安平桥,方便过往商客出行,也留下了诸多史迹。

  这座桥不仅承载着泉州海洋贸易兴盛的历史,作为泉州港口群水陆交通联运的大动脉,建成后大大地促进泉州海洋贸易发展,并助推泉州形成宋元中国的世界海洋商贸中心。

安海港贸易发达

合力建桥助货物转运商旅往来

  安海港是泉州港的重要支港,也被称为泉州“南港”,海船从广州到泉州最先抵达的就是安海港,再从这里转向“北港”后渚港,交通便利方便商船避风寄碇。所以,安海港也随着泉州港的发展而兴盛,北宋元祐二年(1087年)泉州设立市舶司以统制内外海商,不久也派官员在安海设立“石井津”榷税,安海港正式成为泉州港统一管辖的海外贸易港口。

  南宋中国政治中心南移,推动海洋贸易兴盛和中外文化交流,在沿海形成确立了一套海洋贸易管理制度体系。建炎三年(1129年),南外宗正司迁至泉州;建炎四年(1130年),安海开启建镇历史,是安海海外贸易繁荣发展的一个重要标志。斯时,海港千帆百舸,渡头风樯林立,客商云集,店肆罗列。但安海港货物集散运输单靠舟渡已适应不了发展需要,正如《安海志》中记载:“方舟而济者日千万济,飓风潮波…大为民患”,急需修建一座横跨海湾的桥梁,以适应海内外贸易与交通的需要。南宋朝廷大力推动海洋贸易,努力完善港口基础设施和水陆交通体系,泉州各阶层群起响应。

  据晋江市文保中心主任吴金鹏介绍,当时安平富商黄护和僧人智渊每人率先拿出一万贯钱,并向周围群众募捐,筹集建桥资金,由僧人祖派主持建桥。桥还没建成,祖派和黄护先后去世,黄护儿子黄逸继承父志,继续主持安平桥的兴建。

  安海商人纷纷捐款造桥,往来于安平商圈的外地商人也积极捐款。而后,泉州太守赵令衿接手主持,安平桥于绍兴二十二年(1152年)告竣。安平桥建成后,险恶的海湾渡口变成坦途,与泉州内陆腹地紧密相连,可谓四通八达,成为安海港重要的交通枢纽,也吸引更多商船通过安平桥将货物运输到泉州各地以及漳州、广州等。

  “安平桥由南宋皇族、政府官员、社会精英、宗教僧侣、普通民众等参与建造,体现了宋元时期泉州多元社会结构对海洋贸易的贡献,反映了海洋贸易给泉州社会带来的经济繁荣和财富积累。”吴金鹏说,安平桥上的14方修桥碑记,记载了427年间多元社会结构背景下安平桥的历次维修情况及捐资芳名,同时也反映了安海各个时期海外贸易的发展情况。安海港与安平桥的“港—桥”模式,与泉州南宋所建的诸桥不同,自宋元以来对外贸易基本上持续不衰,作为海港的交通运输功能没有消失,在历代修缮过程中基本沿袭多元社会结构共同参与的模式。

造桥技术先进

受益于海洋贸易带动的桥梁建设积累

  宋元时期,泉州所造桥梁不仅数量多、速度快,而且技术水平高、工程规模大,还发明了许多先进的造桥技术,在我国乃至世界桥梁史上都是空前的,有“闽中桥梁甲天下,泉州桥梁甲闽中”之美誉。

  安平桥因其长度相当于5华里,俗称“五里桥”。它与泉州另一座跨海长桥、建于北宋的洛阳桥都是我国古代著名的跨海石桥,但长度超过洛阳桥,享有“天下无桥长此桥”的美誉。而安平桥的建桥方法,便是海洋贸易带动的泉州大量桥梁建造实践中积累、发展出的先进技术。

  据吴金鹏介绍,安平桥桥墩基础采取“睡木沉基”法。在桥墩的设计上,由于桥跨越多个港道,港道有深有浅、水流有缓有急,设计者根据海潮洪水的流速、流向和地质条件的不同,在不同位置分别设置长方形、单尖船形和双尖船形三种桥墩。长方形墩筑于水浅流缓水域,单尖船形墩筑于较深的水域,尖端朝向深海,以缓和海潮的冲力,双尖船形墩用来分解溪流和海潮的冲击。桥墩上面的条石层层加长,出拱承托桥板,以增强桥板的承载力。

桥头立航标塔

护佑安平商人乘船出洋南来北往

  安平桥头接近安海三里街处,矗立着一座高20.5米的五层六角、砖石仿木空心楼阁式的镇塔。这塔原名“瑞光塔”,俗称“白塔”,亦名“文明塔”,系安平桥建成之年,乡人以造桥余资建造,为安平桥的附属建筑。其基石用雕琢图纹的花岗石筑成,塔身共五层矗立,六角飞檐,外形仿木构楼阁,皆以白灰粉饰;内有沿塔心盘旋而上的阶梯,可通塔顶葫芦刹。古朴雄浑,气势非凡,遂成船舶近岸航行和出入港湾的航标。

  在“白塔”的引航下,与“徽商”齐名的安平商人不怕风浪,乘船出洋,南来北往,足迹遍及天下。“安平商人是中国最早直面大海、投向海洋、最具海洋精神的海商。安平商人出远洋赚到钱后,心都是牵挂着家乡,热心公益慈善。”吴金鹏说。

  随着海上交通的发达与海外华侨往来的频繁,安海成为传播现代文明和引进国外科技文化的窗口。1919年,全省最早的民办汽车运输企业——闽南泉安民办汽车路股份有限公司在安海成立;1928年,安海电灯电力公司创办;1929年,泉州安海桥西垦殖公司创办,引进日本先进的种植技术和良种树苗、鸡、兔等。

  1938年,弘一法师由漳州经同安梵天寺走过安平桥来到安海,就驻锡五里桥上的水心亭澄渟院,达一个月之久,许多安海地方人士慕名前往拜访。弘一法师多次应邀在金厝祠堂向安海民众讲佛经,后辑为《安海法音录》一卷。弘一法师乐与安海绅商学各界交往,并以书法广结善缘,据考达300多幅,一时传为佳话。

  1961年,安平桥成为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62年,郭沫若游览安平桥,看到已由水上桥变成陆上桥的安平桥雄姿仍在,欣然题诗:“五里桥成陆上桥,郑藩旧邸纵全消。英雄气魄垂千古,劳动精神漾九霄。不信君谟真梦醋,爱看明俨偶题糕。复台诗意谁能识,开辟荆榛第一条。”

  2016年,安平桥景区开启4A景区新时代。历经800多年的时代变迁,长桥依旧,成为安海发展文旅产业的重要载体。国际中体联主席劳伦特·佩楚卡先生2017年携夫人克莱丽斯·斯坦因参观安平桥景区,看着雄伟壮观的长桥和夕阳美景发出感慨:“这真是世界瑰宝啊!”劳伦特夫人则动情地说:“我会把这座桥装在心里带回去。”

  如今,安平桥已成为一座友谊之桥,是安海沟通我国台湾、东南亚及世界的桥梁,它既是文化交流的纽带,也是海外华侨难以忘怀的乡愁。(记者许雅玲 陈起拓 文/图)

原标题:安平桥:展现多元社会结构对海洋贸易的贡献
责任编辑:凌芹莉
相关阅读:
新闻 娱乐 福建 泉州 漳州 厦门
猜你喜欢:
热门评论:
频道推荐
  • 斩获全国亚军!泉州市城东中学啦啦队闪耀全
  • 配套再完善!泉州中央商务区一批项目迎来新
  • 泉港区举办“厚植家国情怀 墨韵礼赞泉港”
  • 新闻推荐
    @所有人 多项民生礼包加速落地快来查收 三峡大坝变形?专家:又有人在恶意炒作 北京新一波疫情为什么没出现死亡病例? 戴口罩、一米线 疫情改变了哪些习惯? 呼伦贝尔现幻日奇观 彩虹光带环绕太阳
    视觉焦点
    石狮:秋风起,紫菜香 石狮:秋风起,紫菜香
    石狮环湾生态公园内粉黛乱子草盛放 石狮环湾生态公园内粉黛乱子草盛放
    精彩视频
    医解百科丨立冬进补 不是大补特补(视频)
    医解百科丨立冬进补 不是大补特补(视频)
    医解百科︱空腹不能吃柿子,是真的吗?(视频)
    医解百科︱空腹不能吃柿子,是真的吗?(视频)
    专题推荐
    关注泉城养老服务 打造幸福老年生活
    关注泉城养老服务 打造幸福老年生活

    闽南网推出专题报道,以图、文、视频等形式,展现泉州在补齐养老事业短板,提升养老服

    新征程,再出发——聚焦2021年全国两会
    2020福建高考招录
     
    48小时点击排行榜
    泉州台商区党工委主要领导调研物业管理提 金奖总数全国第一!全国博士后创新创业大 蒋欣为穿礼服控制饮食到痛哭 称从小就健 德化县县长吴志朴到挂钩联系社区党组织( 王传君获封东京电影节影帝 发言感谢白百 最高补助300万!漳州出台支持“圆山创新 织密“安全网” 漳州台商区防洪排涝提升 S508线云霄段综合提升工程圆满收官 打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