丰泽区作为泉州行政、商贸中心城区,现代服务业繁荣发达。而繁荣的背后,是看不见的监管压力。一边是仅有20个行政编制人员的市食药监局丰泽分局,一边是14000多户食品药品监管服务对象,这其中还包括农贸市场、超市、小食杂、摊点、外烩、饮品店、餐厅、酒店、药店、医疗器械、化妆品等等,监管难度之大,可想而知。
传统的监管模式根本没法满足如此庞大的体量。而如今,丰泽分局通过“互联网+”与食药安全监管的深度融合,实施“网格化”监管,将监管全过程高效化,大大节省时间和人力成本,打破了以往“事多人少,有心无力”的监管窘境,全面提升丰泽区的食品药品安全监管品质。
1张大网,234个小格,规制着整个丰泽
所谓的“网格化”是指充分利用数字化模式,结合属地管理、地理布局、现状管理等原则,将管辖地域划分成若干网格状的单元,明确每个网格负责的人员和职责,实施全方位管理。
记者从市食药监局丰泽分局了解到,如今,丰泽区编织了一张“食药监管大网”,着力构建区、街道、社区三级食品药品网格化监管体系,将8个街道,78个社区,科学合理划分为8个片区,78个单位网格,234个单位小网格。每个片区指定1名专职行政监管人员为片区负责人,每个网格配备2名专职协管员,每个小网格配备1名信息网格员。通过一张大网,众多小网格,达到精细化、全方位管理。
“我平常对我所负责的区域,涉及到食品、药品的经营户进行巡查,首先检查其营业执照、食品经营证等是否有办理,然后排查店内卫生情况等”泉秀街成洲社区信息网格员黄俊楠向记者介绍说,“摸查后,一旦发现有问题,就会及时上报到系统里,让协管员下来整治。”
6月28日,黄俊楠在巡查中发现,位于领show天地的“羊来啦”餐厅没有食品经营许可证,于是通过“综治网格手机”向网格化平台上报;此时,网格监管中心收到反馈的问题情况,系统中的“羊来啦”餐饮亮起红灯信号;中心工作人员向协管员下达指令,要求协管员前往核实并催办;接到指令后,协管员王文勇根据定位前往现场,询问了解到该店最近刚刚开业,食品经营许可证还没有到位。此时,整改阶段,系统转变为黄灯信号;核实后,王文勇向其开具了催办通知单。食品经营许可证到位后,系统转变为绿灯信号。
成洲社区信息网格员黄俊楠在巡查中发现“羊来啦”餐厅没有食品经营许可证,将其上报给网格化监管平台
网格化监管中心收到反馈,亮起红灯信号,并向协管员下达指令
协管员通过这部“综治网格手机”与中心实现实时对接
经过现场核实,王文勇对其开具了催办通知单
1个中心,1支队伍,服务着全区百姓
据了解,2016年,泉州市食药监局、泉州市综治办联合发文将丰泽区列为全市第二批试点单位。2017年3月,丰泽区食品药品安全网格化建设正式启动,在丰泽分局的全力奋战下,历时9个月,完成了网格划分、中心建设、队伍组建、装备配备。
位于丰泽分局9楼的“丰泽区食品药品安全网格化监控中心”是网格化监管的中枢。网格员巡查发现问题后,第一时间将信息提交,中心就会迅速亮起红灯,对问题进行研判,并下达指令给协管员,现场核实,督促解决,红灯转为绿灯,形成环环相扣的监管链条,完成一个监管闭环运转过程。
“系统中显示红灯的是有问题还未分流,黄灯显示的是已发出处理措施正在整改阶段,绿灯显示的是现场检查未发现问题的经营户。网格中心就是对这些红灯信息进行分流,分流给遍布在各街道办事处的专职协管员进行巡查处理。”网格化监管中心的工作人员苏小珊向记者介绍。
丰泽在全市率先将网格化监管和“明厨亮灶”相结合,把餐饮监管对象纳入一线监管网格,打造餐饮集中专业监管向网格化监管并轨升级。同时,通过第三方数据平台,运用“互联网+大数据”技术,将美团、饿了么、百度外卖三大网络餐饮服务平台的餐饮商家全部纳入监管范围,有效解决实际监管中遇到的一照多用、一址多店、证照假冒、无证经营、证照过期、超范围经营等多种问题。
通过丰泽区食品药品安全网格化监管中心,可以查看全区的“明厨亮灶”视频厨房
丰泽区食品药品安全网格化监管中心线下餐饮与网络餐饮全部纳入监管范围
2017年,丰泽分局组建了泉州市首支食品药品安全专职协管员队伍,通过业务培训、考核奖惩切实推进协管员履职尽责。经过岗前培训,协管员掌握基层监管执法能力后,负责指导信息网格员开展信息采集及日常巡查、监管等工作,成为网格监管体系中的“千里眼”和“顺风耳”,切实解决了以往基层“看得见、管不着”,监管部门“管得着、看不见”的突出问题。
为了确保监管队伍职责明确,激励监管队伍的积极性,丰泽分局采用“费随事转”、“以奖代补”的方式,对网格内的食品药品安全监管工作实行“定区域、定人员、定职责、定任务、定奖惩”的“五定”制度,确保网格边界清晰、责任主体明确、目标责任具体、考核评定客观的长效工作机制。这样一来,信息网格员的积极性就能够得到很好地调动,有效落实巡查任务。
丰泽区食品药品安全专职协管员队伍
据了解,2017年11月,丰泽全区实现网格化工作全面覆盖。网格化全面铺开运行以来,通过不断完善、规范,工作成效明显,在食药安全监管中发挥了重要作用。通过网络化监管体系,2017年度丰泽分局共办理各类行政许可9000多件;创城创卫期间,共检查单位13500多家次,发出催办通知2012张,督办食品经营许可证6445张,丰泽区“二小”(小餐饮小食杂)持证率低的问题得到了根本解决,实现辖区“二小”持证率95%以上。
2017年11月,丰泽承接全省食品药品网格化监管工作推进会现场观摩任务
严爱相济 小网格打通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
网格里,每天都有许多故事发生。通过布下了这张“天罗地网”,食药安全监管得以更加强有力执行,问题无处遁形。而另一面,也是借助网格化打通了服务百姓的最后一公里。比如为孤寡老人办理证照,上门服务送证;为商户提供咨询服务,方便商户办证一步到位。
去年,网格员在日常巡查中发现,家住在城东的一位大爷经营着一家食杂店,却没有食品经营许可证。协管员林水志在核查时了解到大爷因为年事已高、也不识字,不懂得办理证件。考虑到大爷腿脚不便,大爷的家人又都在外地,林水志主动帮大爷办理证件,并送证上门。
“以前都不知道办证要找哪个部门对接,不知道要准备哪些材料,办个证要跑好几趟。现在有网格员和协管员,经常都是向他们咨询,方便多了。经营中有一些问题,他们也会及时告知,帮助我们提升自己。”附近的一位餐厅老板这样对记者说。
协管员林水志主动帮大爷办理证件,并送证上门
“2018年,丰泽区委、区政府再次将提升、深化食品安全网格化工作列入为民办实事项目,并划拨配套资金70万元。”市食药监局丰泽分局局长康招传介绍说,“同时,食药监丰泽分局也将继续按照“费随事转”、“以奖代补”的方式,充分调动协管员、网格员的积极性。争取把辖区内的食品经营单位,按照每家每年不少于2次的频率进行覆盖,从而清除监管盲区,打通监管的最后一公里。”(吴德月 吴雅静 陈毓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