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闽南网 > 泉州 > 泉州新闻 > 正文

泉州街头现神奇“挽面” 一根细线帮你变靓(图)

来源:东南早报 2015-10-14 10:14 http://www.mnw.cn/ 海峡都市报电子版

  一块青花粉,一根棉线,拉扯之间,恼人的汗毛就能除掉。近日,古早美容术“挽面”再现德化县城街头,挽面婶陈金銮现场为一名年轻妈妈绞面,手中的细线反复刮过脸庞后,面部立即变得白皙起来,令围观的市民大开眼界,也让“挽面”这一古早美容术再次走进现代人们的视野当中。

挽面婶陈金銮的手艺吸引年轻人来“尝鲜”

一根棉线帮你变白

  12日,记者在德化县东大路偶遇挽面婶陈金銮,她正在为一名年轻妈妈“挽面”。只见陈金銮先用削尖的竹制修眉工具帮年轻妈妈把眉毛修好,接着用棉线在额头、唇部、两鬓、脸上有节奏地绞动,10多分钟后,汗毛全被一绞而光。

  “第一次绞面毛,是有点痛的,习惯就好。”64岁的陈金銮介绍,“挽脸”是传统的面部美容方法,其原理是通过去除面部的汗毛方式,让面部看起来比较白皙。刚“挽面”完,年轻妈妈拿起手机反复细看,刚刚绞过的地方泛起了红红的印子,不过,脸蛋看上去洁净不少,原本毛茸茸的“小胡子”也不见了踪影。“脸看起来相对光洁了,真是神奇!”

  看到“挽面”效果这么好,围观的姑娘们跃跃欲试。“以前只在电视上看到,没想到今天能亲自体验。”陈金銮表示,刚绞完面,脸上会有红印子,但过一会儿就会消失,“没法彻底根除汗毛,但经常绞面,会让汗毛长得慢些,也会变细”。

旧时出嫁才可“挽面”

如今传统手艺再受青睐

  “这是一项细活儿,如今会这种手法的人已经越来越少了。”陈金銮告诉记者,她从16岁第一次接触“挽面”时,就爱上这门古老的手艺。那时起,她就开始学习“挽面”。最初是为自己美容,后来帮家人美容,49岁那年起,她决定以这项手艺为生,一块青花粉,一把插梳,一捆细线,一面小圆镜子,一把小剪刀,一根削尖的竹制修眉针,陈金銮带着这简简单单6小样挽面神器,开始行走“江湖”。

  “修容择在寅时,簪花择在卯时。”明代知名潮剧《苏六娘》中,杨家乳娘对苏六娘说的“修容”,就是“挽面”,也称开脸、绞面,是去除面部的汗毛,剪齐额发和鬓角的仪式。过去,按传统习俗,女子只有在出嫁时才享受“挽面”这一待遇,也因此,开脸,是女子已婚和未婚的重要标志之一。

  后来,随着现代美容技术的发展,“挽面”逐渐消失在城市,但依然是农村妇女美容的首选。陈金銮说,自家女儿、媳妇也对这门老手艺感兴趣,跟着她学“挽面”。每年临近春节时,到她家里“挽面”的人特多,“‘挽面’加修眉毛一次十元,对比美容院,大伙都说还是祖宗流传下来的传统挽脸最实在”。(记者 颜雅婷 通讯员 郑婷婷 徐艺星 文\图)

神奇“挽面”现街头

细致修眉

丝线轻绞

满意而归

相关阅读:
新闻 娱乐 福建 泉州 漳州 厦门
猜你喜欢:
已有0条评论
热门评论:
频道推荐
  • 泉州市人大常委会主要领导莅惠调研
  • 永春:“钦蜜9号”百香果喜迎丰收
  • 永春首个“农改超”项目即将投用
  • 新闻推荐
    @所有人 多项民生礼包加速落地快来查收 三峡大坝变形?专家:又有人在恶意炒作 北京新一波疫情为什么没出现死亡病例? 戴口罩、一米线 疫情改变了哪些习惯? 呼伦贝尔现幻日奇观 彩虹光带环绕太阳
    视觉焦点
    石狮:秋风起,紫菜香 石狮:秋风起,紫菜香
    石狮环湾生态公园内粉黛乱子草盛放 石狮环湾生态公园内粉黛乱子草盛放
    精彩视频
    斜视手术什么年龄做较合适?
    斜视手术什么年龄做较合适?
    医解百科︱荔枝怎么吃不上火?(视频)
    医解百科︱荔枝怎么吃不上火?(视频)
    专题推荐
    关注泉城养老服务 打造幸福老年生活
    关注泉城养老服务 打造幸福老年生活

    闽南网推出专题报道,以图、文、视频等形式,展现泉州在补齐养老事业短板,提升养老服

    新征程,再出发——聚焦2021年全国两会
    2020福建高考招录
     
    48小时点击排行榜
    今年前5个月 厦门市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呈 乐峰百亩“黄金笋”迎来采收季 南洪路一右转车道实现“机非分离” 南安市人大常委会视察公安出入境管理工作 南安籍印尼华侨王国明逝世 喜迎食博丨成都市新津区考察团到漳州龙海 龙海区检察院:法治护航成长,共筑家庭保 长泰后坊村幸福院:托起稳稳的“夕阳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