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知名女星姚晨现身古城城南片区,连发三条微博分享城南夜生活,引发网友热议,纷纷表示将前来打卡。这不仅让古城这片宝藏之地再次走进大众视野,更将城南片区的新潮社区活动推到了聚光灯下。
姚晨的点赞,让更多人好奇:是什么让历史厚重的城南如此之“潮”?答案,就藏在城南“旧”与“新”的交织共生之中。
守护“旧”底蕴,留住千年烟火气
行走在城南片区,总会与老街巷、老建筑不期而遇,这里不仅有天后宫、德济门遗址等世遗点,也有李贽故居、李妙森故居等文保单位,还有车桥头文啊水丸、秉正堂等老字号。近年来,鲤城区全力“活古城”,加速推进城南片区改造提升,不断挖掘活化城南人文资源,打造市井烟火气文化品牌。
位于万寿路的李贽故居是明代思想家李贽青少年时期居住的地方,因年久失修,多处出现损毁。2021年,鲤城区启动李贽故居修缮提升工程,对故居进行全面修缮。如今,这里不仅修葺一新,保留了故居旧貌,还运用多媒体重新布设展厅,常态化开展“卓吾”讲堂、“城南讲古”等活动,成为展示传播李贽文化的重要窗口。
老建筑承载着城南历史底蕴,老字号则是居民对城南最深切的记忆。城南片区是曾经泉州的繁华商业街区,有着“金青龙、银聚宝”的美誉,孕育了车桥头文啊水丸、秉正堂石花膏、林记正泉茂绿豆饼等多家老字号。而这些金字招牌,历经百年传承,至今仍扎根于此,共同升腾起泉州最原始的烟火气息。
拥抱“新”潮流,文商旅共融发展
如今,城南片区不仅保留着最原始的烟火气,也积极拥抱新时尚、新潮流。
去年,由阿梅主理的咖啡店——“巴浪鱼咖啡”正式入驻城南片区,与天后宫、德济门遗址比邻而居。“我们对这家店定位是海洋记忆碎片,从概念设计到空间装饰,再到产品研发,都充分融入海丝文化。”阿梅告诉记者,咖啡店是一种新潮的选择,但是新潮不应脱离城南本土的生活。
而姚晨镜头下的新潮城南,正是源于阿梅策划的“寺庙声波”音乐演出。当晚的德济门遗址广场上人头攒动,市民游客自发加入其中,随着音乐舞动摇摆。“活动一直持续到晚上10点多,现场气氛轻松欢乐。”阿梅表示,在她心中,城南片区既是温情的,也是先锋的,希望通过当代艺术表达展现“城南新事”,让更多人感受到泉州的魅力。
而在另一边的聚宝街上,由“90后”朱晓澜开设的“城南茶铺”,茶客来来往往,在此细品城南烟火。2016年,朱晓澜从西安回到泉州,投身茶行业;去年,因一次偶然,她被聚宝街的生活气息吸引,“城南茶铺”由此诞生。“喝茶,可以说是泉州人日常生活的一部分。”朱晓澜说,来茶铺不仅可以品茶,还能“偶遇”宋代点茶展演,希望能让更多人了解泉州茶文化。
这两年,像巴浪鱼咖啡、城南茶铺这样的新潮业态在城南越来越常见,其中既有城南独特文化的吸引,也离不开政府的规划引导。“业态规划上,我们结合中山南路改造提升的契机,围绕‘闽南味、国潮风、国际范’,计划打造最城南体验街区,延续城南原生态烟火气。”临江街道相关负责人介绍,他们还将以城南庙会为主IP,开展研学、光影秀展播,让游客沉浸式体验闽南文化,串联起游城南古民居、古建筑、古寺庙、古遗址路线,打造“见人见物见生活,留形留人留乡愁”活样本。
中山南路夜景
姚晨的微博,像一扇窗,让人们看到了城南——这个曾云集四海番商、交融海丝文化的地方,如何在精心保护其千年“旧”韵的同时,以开放包容的姿态,拥抱“阿梅们”带来的“新”潮实践,让古老的“流金之地”持续迸发令人瞩目的新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