鲤城区江南街道王宫社区,是泉州新门外著名的滨江侨乡。百年前,王宫先人背井离乡,远下南洋谋生,凭借“爱拼敢赢”的精神,打拼出一番天下,涌现出陈守仁、王世碑等杰出代表。他们不忘桑梓,反哺家乡,留下了王顺兴信局、陈氏华侨历史博物馆等古建筑,孕育一方厚重的乡土文化。
随着岁月流逝,这些留存下来的历史文化资料愈显珍贵,如何捡拾记忆,留住乡愁?今年74岁的陈如榕,从小在王宫社区长大,热爱收集史料与老物件,一本本相册、一本本资料、一件件物品……他用自己的方式,以“收集”对抗时间,只为留住乡愁与记忆。
经年回忆堆积成册 陈年往事悉数道尽
陈如榕出生于20世纪40年代,正是王宫人大规模下南洋的“黄金时代”,家族两代人远赴南洋,他的父亲陈显壮也是其中一员。路远船票贵,父亲一去就是数十年,留下陈如榕与母亲相依为命,“下南洋的人被称为‘番客’,他们留在家乡的妻子就成了‘番客婶’。”谈起缺席父亲的童年,陈如榕脸上依旧泛着淡淡的忧愁。
或许是长久的分离,让他格外懂得“珍惜”。从童年起,一张旧照、一纸书信、一张剪报……凡是具有纪念意义的物件,陈如榕都会佐以何年何月何事等简单的文字加以记录,这些琐碎的物件经他分门别类整理,再收纳起来,经年累月,被时间赋予意义,成为珍贵的收藏和见证。
“这是我父母结婚的照片、结婚证”
“这本相册记载了我在部队当文艺兵时的经历”
“这是我从王宫各处人家中搜集来的侨批照片”
……
陈如榕的藏品里尽是旧光阴,从幼年习画、入伍当兵到退役从商,从家族旧事到整个王宫社区的多年演变,还有他多年从事文史研究、书画创作的各类资料、作品,以及友人赠予的书册等,每说起一段往事,他总能找出对应的相册或者物品,凭借曾经标注的寥寥几笔,还原过往的种种细节和模样。在曾经通讯不发达的年代,这些经年累月的藏品,弥足珍贵。
助力百年信局重现 一封侨批寄托乡愁
走进王宫历史文化展示馆,在“水客传奇”展厅里,一封封一百多年前从海外寄往王宫的侨批,犹如历史无声的诉说者,诉说着外出谋生的艰苦,背井离乡的愁绪,重回故土的渴盼……这些侨批得以“重见天日”,和陈如榕有着莫大的关系。故事还要从一篇关于“王顺兴信局”的报道说起。
位于王宫社区的王顺兴信局,是泉州最早、规模最大的侨批局,被誉为闽南侨批信局诞生发展的历史标本。其创始人叫王世碑,19岁便登上去往菲律宾的大帆船,成了船工,漂泊海上。因为时常为乡亲传递信款,挣得了酬劳,后来他索性辞去船工一职,成为职业“水客”,以代客传送信款为业。王世碑的“水客”生意越做越大,便有了王顺兴信局,这是泉州第一家在海外设局收汇的侨批局。陈如榕的爷爷,也曾在此做过“批脚”,负责四处奔走送信。
但这座拥有着百年历史的信局,此前并未获得足够的重视和保护,频频失窃,这让陈如榕痛心不已。2007年12月,陈如榕和几位邮政界人士找到媒体,呼吁各界重视王顺兴信局的历史价值。新闻一出,引发强烈关注,众多媒体争相挖掘报道,来访者络绎不绝。
从陈如榕位于四楼的书房,向窗外望去,一眼就能看到信局全貌,有一段时间,这间书房成了“王宫会客厅”,常有专家、学者在此聚集,与陈如榕探讨、研究信局的历史,这也推动了他后来对华侨史进行更深入的研究。
为了印证王顺兴信局的历史,陈如榕四处奔走,挖掘与信局有关的侨批实物和经营实物,他从王顺兴信局经营者的后裔处寻来的资产的阄书、经营的约章;在华侨后裔家中收集到的印有“王顺兴”字样的汇票、侨批封、约章、信局邮戳等实物……为研究海丝文化、华侨文化提供了大量的文本和资料,如今,百年信局渐复光彩,在长期搜集史料过程中,一个计划开始在陈如榕心中酝酿。
策划社区纪念馆 留住王宫乡愁
“许多东西,别人不懂得珍视,但我都会收藏起来。”一直以来,陈如榕都十分热衷于收藏各类书籍,整理乡土资料。王宫的过去、现在和未来,都是他的惦念,而他策划的这些社区博物馆,便是将这份惦念实体化。
2001年,“泉州王宫华侨历史博物馆”成立,这是陈如榕策划并筹建的第一个博物馆,也是全国首家华侨私人博物馆,这座由陈守仁家族成员出资成立的私人博物馆,记录了陈守仁家族海外奋斗创业历史,也陈列了部分王顺兴信局相关物品。此后二十年里,陈如榕又谋划并筹建“孙中山纪念馆”“一带一路风情馆”“王宫历史文化展示馆”三个社区纪念馆。
策划、展品、布展、制作、讲解,每个环节陈如榕都亲力亲为,每一块展板的文字与照片的排版,展品的摆放,他都反复斟酌;为了能让观众更直观地感受和了解展馆所讲述的故事,他反复修改布展脚本;为了丰富展品,他四处搜集旧照与旧物,力图将最完整、真实的历史再次重现。陈如榕想留住的不止这些,他还梳理提炼社区故事,编辑出版《江南人文摭谭》《仁者寿·慈善家拿督陈守仁博士纪念册》《泉州王宫陈氏华侨历史博物馆特刋》等书著,让后人得以寻到王宫的乡愁、记忆和根脉。
书房的桌上,新作的画墨迹还未干,窗外的王顺兴信局,一如百年前静默伫立,陈如榕一生嗜书画,爱收藏,当过兵,经过商,人生经历的叠加,造就他的多重身份,但不变的是多年来淡泊的心性,和一颗热爱家乡的初心,那些散落在王宫古地的历史遗迹,如璀璨星河,熠熠生辉,陈如榕讲完了他的故事,这些册子又被他一一合上,收进柜子里。(李莹 文/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