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全国普法办对“七五”普法中期先进集体和个人进行表彰,丰泽区获评全国“七五”普法中期先进县(市、区)荣誉称号,是泉州市唯一受到全国普法办表彰的先进区。
“七五”普法以来,丰泽区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习总书记关于依法治国的重要指示精神为指导,以增强群众幸福感、获得感为目标,以特色品牌打造为引领,以培育法治信仰为核心,致力传承创新、固本培优,全民普法工作注入了生生不息的“源头活水”,“法治丰泽”建设行稳致远。
以顶层设计为总揽
致力推动普法工作同频共振、落地生根
区委、区政府提出“普法工作全国先进的金字招牌不能丢”的要求,确立了争创全国法治宣传教育先进区“五连冠”总目标,为“七五”普法工作指明航向。在全省率先制定区级法治量化评估体系——《“法治丰泽”量化评估体系》,并纳入区年度绩效考评体系。出台《关于贯彻落实〈党政主要负责人履行推进法治建设第一责任人职责规定〉的分工方案》,区委、区政府主要领导协调解决法治建设重难点问题,“第一责任人”作用日益凸显。实行专款专用,三年来共投入专项经费265.35万元,常住人口人均普法经费实际投入超过1.5元,确保了普法工作的顺利开展。
以提升实效为根本
致力推动普法工作由表及里、入脑入心
设计普法卡通形象代言人“点点”并申请著作权登记,开创我市以“卡通形象”推进法治建设的先河,全国首创微信普法三维码;设计制作微信动态表情包,为丰泽特色法治品牌注入了新的内涵。以群众需求为导向,增强宣传内容和宣传载体的可读性、可学性和可用性,开设“点点说法”、“法润丰泽”专栏,编印《金融审判典型案例汇编》等,形成“普法攻势”。
以标竿示范为引领
致力推动普法工作见缝插针、遍地开花
丰泽区投入80多万元建成全国最长宪法全文墙;打造全省首个宗教主题的法治文化公园;建成文兴宫(道教)法治文化公园,打造了以《民法总则》为主题的浔美社区法治文化园、以知识产权法为主题的泉州软件园法治文化公园,以法律援助为主题的东美社区口袋公园,改造提升丰泽区廉政教育中心等。目前,全区建成法治文化阵地40个。
以培育理念为核心
致力推动普法工作外化于行、内化于心
丰泽区紧盯关键少数,法律进机关、进单位取得新成效:推动公职人员学法考试常态化;邀请知名教授专题授课,实行“纪”“法”联学。延伸宣传触角,法律进社区、进家庭再上新台阶:源淮社区获评全国民主法治示范社区,东凤社区获评全省民主法治示范社区;创新建立“网格化+社区检察官”管理模式,将检察力量延伸到家门口。
法律进学校、进企业迈出新步伐:成立青少年普法教育宣讲团,聘请59名法治副校长、校外辅导员。建设城东中学、湖心实验小学、崇德实验小学、丰泽实小(潘山校区)中小学法治教育中心。开展模拟法庭、法治手抄报、演讲比赛、法治夏令营等多种形式的普法活动。深化“劳动关系和谐企业”创建活动,创新运用“劳动法律监督提示函”。
以时代特征为主线
致力推动普法工作创新前行、永葆活力
丰泽区致力融合便民法律服务功能,全面升级“丰泽普法”微信公众号,平台1万多名律师全天候线上解答,依托该公众号开展“新媒体法雨行动”,累计参与超14万人次,“丰泽普法”荣获全省“政法新媒体优秀帐号”。制作宪法主题和抵制校园欺凌主题法治动漫及宪法沙画、普法公益短视频,设计3D法治文化墙、普法漫画宣传册等,喷绘公交车车身和站台普法公益广告,普法产品供给推陈出新,普法渗透力不断增强。
以法治丰泽为目标
致力推动普法工作久久为功、成形成势
丰泽区推进党委依法执政,成立省内首个党委法律顾问组,确保党委决策的合法性。加快法治政府建设,全面推行政府法律顾问制度,深化行政服务中心规范化建设,深挖审批提速空间,在全市首创24小时自助行政服务平台,首推周末无休办事制度和“朝九晚五”中心上下班制度。着力保障司法公正公平,开展9期“夜鹰行动”并同步在线直播,有力震慑“老赖”,成立全市首个速裁审判庭,率先研发“诉服通”APP,推动实现“互联网+”司法服务。聚焦热点,优化提升社会治理体系,推进扫黑除恶纵深化、社会治理智能化、规范社区服务管理网格化、完善社会治安防控立体化和矛盾纠纷化解多元化。以民为本,做优做强公共法律服务,优化升级“实体、热线、网络”三大平台,在全省率先开启公安派出所、司法所、律师事务所“三所”结对共建模式,有效增加人民获得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