闽南网10月27日讯 “泉州六中是我的母校,70年前,我在母校读书时,母校给了我无微不至的帮助。”上周三,85岁的朱龙泉老先生特地从香港赶到泉州六中,给18位工作尽职尽责的老师及14位品学兼优的学生,颁发奖教奖学基金。
六中校长吴鹏飞向朱龙泉老先生赠送学校纪念画册
70年前,朱龙泉老先生曾在这里学习、生活,在他心里一直藏着对母校的感恩之情。多年来,朱老先生心系母校,并将自己在香港行医时攒下的钱,一次次地捐献给母校,希望能激励师生们更努力地教学、学习。1993年,他在母校独资捐建科学楼,2011年,他又慷慨捐资100万元,设立“朱龙泉奖教奖学基金”。每年,他都亲自回校,给教学优秀、学习优越的师生,颁发奖励金。
卖掉房子、拿出积蓄
捐给母校建楼
朱龙泉老先生回忆当时就读泉州六中的情景,学费是60斤的米,这对于家境困难的他是一份很重的负担。“那时候,家里经常连饭都没得吃,根本交不起学费。”他没想到,学校在了解情况后,考虑到他的困难,为他减免了一半的学费。这下,他才能勉强读完中学,并最终,他考取了浙江大学医科,走上了从医的道路,后来又到了香港行医。
1992年,朱老先生在香港见到时任泉州六中的校长时问道:“母校有什么需要呢?我会尽一切办法去帮忙。”得知母校想盖一座科学楼,但资金不足,朱先生二话不说,立即捐出100万元。为了凑这笔钱,朱先生卖掉了自己一套价值70多万元的房子,并拿出自己多年的薪资积蓄。1996年,泉州六中朱龙泉科学楼落成,极大改善了学校的办学条件。
捐出百万养老金专奖优秀师生
近年来,朱老先生每次回泉州,都会到母校去看看。“学生的家庭经济好了,学校的硬件设施也跟上来了,我想资助的对象应该有所转移。”朱老先生说,有强大的师资队伍,才能培养出优秀的学生。
2011年,朱老先生再次捐资100万元,设立朱龙泉奖教奖学基金。用以奖励优秀教师和品学兼优的学生,鼓励他们更上一层楼。而这100万元,是朱先生年轻时一点一点攒下的“养老本”,“香港老年人的福利很不错,身边没必要留下这笔钱,为此捐给母校来奖励老师和学生。”
上周三,他再次从香港回来,专程给18位工作尽职尽责的老师及14位品学兼优的学生,颁发奖教奖学基金。
“朱龙泉老校友的钱来之不易,但是,他却对母校的师生这么慷慨,支持母校的教育事情。”泉州六中校长吴鹏飞很感激朱龙泉老先生,他说,朱先生不是大企业家,是一名医生,他的钱是走家入户去帮人看病一点一点辛苦赚来的,希望老师和学生能够努力工作和学习,争取拿到更好的成绩。
吴鹏飞感慨地说:“泉州六中的发展,体现了泉州华侨爱乡的情感。早在1926年1月,学校发展受困停滞,爱国侨领陈嘉庚获悉泉州私立中学(指泉州六中旧校名)生存困难后,捐资3000大洋扶助六中,此后7年从未间断,是学校的首任董事长。”在陈嘉庚精神教育和感召下,泉州六中校友们先后出资帮建学校,还设立奖教奖学基金,激励师生们工作和学习。(海都记者 林继学 通讯员 陈进火 文/图)
版权声明 |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网站地图 | 回到顶部
电话:0595-28985153 传真:0595-22567376 地址:福建省泉州市丰泽区田安南路536号五楼 站长统计
CopyRight ©2019 闽南网由福建日报社(集团)主管 版权所有 闽ICP备1020650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35120190010
闽南网拥有闽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闽南网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