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台表演,架势足吧!
神奇的布袋戏
海都小记者王蕴萱(泉州通政中心小学三年五班)
今天,海峡都市报的记者姐姐带我们观看了“闽南文化遗产”——布袋戏,还动手学习木偶表演。
木偶剧团的叔叔阿姨们为我们表演了激烈的二人对打,动作优美的绸带舞,滑稽有趣的媒婆,憨态可掬的舞狮。大家看得津津有味。这些毫无生命的小木偶在叔叔阿姨灵巧的手中变成能跑会打、能歌善舞,这是多么的神奇啊!
表演结束后,叔叔阿姨们还手把手地教我们木偶表演。我照着阿姨教的动作,把手套进木偶里。可是,手指头都不听使唤了,不是手抬不起来,就是头抬不起来。是啊,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如果没有叔叔阿姨们平时努力地训练,怎么会有这么精彩的表演呢?
作为一名泉州人,我真为家乡还保存着如此古老的布袋戏而感到骄傲。
奇特的木偶表演
海都小记者倪瑞铭(丰泽区实验小学五年三班)
昨天,我和小记者们一起来到了西街旧面粉厂,只见几个二十多岁的男女正围在一起,每个人手上都套着一个或两个木偶。我疑惑极了,有这样的木偶吗?木偶不是四肢和头顶都牵着一条线的吗?一个接一个的疑问盘旋在我的脑海。很快,令我感兴趣的活动开始了,学怎样用木偶表演!
我先跟随着队伍来到了一个酷似演员吴映洁的大姐姐面前,我兴奋极了,伸长了脖子,眼睛直勾勾地盯着那个木偶,那个木偶穿着黑白相间的衣服,胸前和背后绣着一个大大的“差”字,这是个衙役木偶!他的身子有些胖,眼睛不大不小,嘴巴旁有两道缝,大姐姐说那是说话用的,因为要配音。看到那个木偶后,我脑海第一个浮出的就是:好丑啊!不过看他实在有趣,我小心翼翼地把手伸了进去——那个头看着小巧,但操控起来还蛮重的,衣服里面扎扎的,而且要用手指灵活地把动作表演出来,还挺考验人的!
除了衙役外,我还学了舞绸的木偶,可当手指头套进去时,我发现这木偶好看是好看,但同样不好控制,尤其是舞蹈的动作,看老师表演得动作灵巧之极,而我表演起来却是笨拙得左摇右晃,看来这掌中木偶还真是一门技艺。
有趣的木偶
海都小记者吴瑞锋(泉州昇文小学四年四班)
今天我们来到了西街的旧面粉厂参加小记者活动。
刚刚坐下,“彩绸”木偶就飘了过来,还跳起了舞蹈,然而,“衙役”木偶也不甘示弱,把犯人痛打了足足十几下,而两个木偶下去时,不知从哪蹦出来了一个“媒婆”木偶,大家都激动极了,然而,“媒婆”跑到了一个小记者的头上去了。可这还不是最好看的,最精彩的还没出来,一会儿过去了,最好看的和最精彩的终于出来了——两只“牌耙打”木偶来对打,两只木偶打得天昏地暗、日月无光,“啪”……经过大战三百回合的挑战可还是没有分出胜负……现在,该小记者来学了,我选择了对打,学着老师的动作,前进、左踢、右出拳,虽然玩得中指和食指中间那块皮痛,但是我们都很兴奋,这小小的木偶在我们手上变幻着各种角色和动作,真是太有意思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