闽南网8月26日讯(通讯员 郑岚 闽南网记者 张恩培 文/图)“补光灯一亮,枣树叶子立马舒展,‘白+黑’连轴转的光合作用,今年青枣肯定能早结果、卖好价!”8月25日,望着种植园里彻夜通明的灯光,漳州诏安县四都镇青枣种植户们满脸憧憬。眼下正值青枣“点灯催花”关键期,国家电网福建电力“双满意”(诏安龙江韵)共产党员服务队的到来,让果农们对丰收更有信心。
8月25日,国家电网福建电力“双满意”(诏安龙江韵)共产党员服务队深入种植园,对供电设施进行全方位体检。
“点灯催花”是青枣种植的核心技术,通过夜间人工补光模拟太阳光,打破枣树夜间叶片自然合拢的生长规律,让其在黑暗中持续进行光合作用,加速营养积累,实现提前开花结果、抢鲜上市。这项技术对电力依赖度极高,每年6月青枣即将开花结果时,需连续40天每日19时至次日4时稳定补光,9小时不间断的可靠供电,是“催花”成功的核心前提,更是果农增收的关键保障。
作为当地农业经济的重要支柱,四都镇青枣产业是众多农户的主要收入来源。不仅“点灯催花”的补光设备离不开电,灌溉水泵、通风系统、大棚温湿度调控装置等也需电力持续支撑。为此,国网漳州供电公司主动上门服务,组织共产党员服务队深入辖区青枣种植园,开展供电设施“全方位体检”。针对大棚高湿度环境下线路易老化的问题,队员们逐点排查连接点,及时更换老化导线、插座及漏电保护器,确保“点灯催花”等关键环节用电无忧。
“供电师傅不仅帮我们修线路,还帮着规划用电。”一位计划扩大种植规模的果农说。服务队技术人员与果农深入交流,了解种植规划和用电需求,为扩种农户量身定制增容方案,开辟办电“绿色通道”,简化报装流程,全力支持产业升级。同时,队员们结合“点灯催花”等实际场景,向果农发放安全用电手册,现场讲解补光设备操作规范、避免私拉乱接等知识,筑牢安全用电防线。
一直以来,国网漳州供电公司都以“乡村振兴、电力先行”为抓手,通过“网上国网”APP线上办电、网格员微信群实时响应等模式,提供24小时便捷服务。下一步,国网漳州供电公司将持续跟踪青枣生长周期,聚焦“点灯催花”等关键环节强化电力保障,用稳定可靠的供电为青枣产业注入动能,助力乡村特色经济蓬勃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