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尹蔚民]
三是相对集中的运营。中央制定大的规划,大的投资政策,适当地集中委托给专业的投资机构来进行投资运营,避免投资所造成的一些风险,而且也更有利于选择投资的项目。[ 2015-03-10 11:42 ]
[尹蔚民]
四是加强监管,就是在市场投资运营方面,政府也要加强监管。因为我们最终的目的是要确保基金的安全,这是我们在投资运营方面要遵循的最重要的原则,在这个前提下,来实现保值增值。[ 2015-03-10 11:43 ]
[尹蔚民]
刚才记者也讲到,实际上已经有了做得非常好的榜样,就是全国社保基金理事会,从它成立以来,十多年的业绩足以证明社会保险基金投资是可以保值增值的,平均收益率达到了8%以上。但是我要跟大家说明的是,全国社会保障基金是为应对人口老龄化所做的战略储备,单独有一个机构,即全国社会保障基金理事会来操作运行。我部管理的是社会保险基金,是由企业和个人缴的。除了现收现付之外,有部分的积累,目前养老保险累计结余有3.06万亿元,可以拿来投资运营的主要是这一部分资金。谢谢![ 2015-03-10 11:44 ]
[东方卫视记者]
现在随着流动人口的增加,异地医保报销的问题越来越受到大家的关注,目前实现医保的全国联网最大难点是什么?有没有具体的推进时间表?谢谢![ 2015-03-10 11:45 ]
[尹蔚民]
这个问题请胡晓义副部长回答。[ 2015-03-10 11:46 ]
[胡晓义]
我们国家全民医保体系基本建成,也就是说,对绝大多数人来说,总体上讲都有了基本的医疗保障。现在有两个问题越来越突出了:第一,水平怎么逐步提高。第二,异地就医能不能更方便。记者提到的异地就医,叫报销也好、结算也好,实际上是一个相当综合的问题。我们从专业角度把它分成三个层次、五个群体。[ 2015-03-10 12:01 ]
[胡晓义]
所谓三个层次,是讲我们分析异地就医的群体到底是哪个层面上的异地就医。第一个层次就是在一个城市里面,不同的区县之间异地就医。第二个层次是在一个省里,不同城市之间的异地就医。第三个层次才是跨省的异地就医,比如集中到北京、上海、广州、成都等医疗条件较好的大城市就医。[ 2015-03-10 12:03 ]
[胡晓义]
五个群体。第一是异地安置的退休人员,是长期在异地居住。第二是异地居住的常住人口。第三是成建制的异地流动工作的群体。第四是临时出差旅游需要急诊的患者。第五是有疑难杂症、重大病患需要异地转诊的群体。[ 2015-03-10 12:05 ]
[胡晓义]
我们把这个问题分析清楚了,就知道应该怎么解决了,或者优先解决什么问题。以上是从需求角度分析的。从供给角度来看,实际上解决这个问题有三个障碍:[ 2015-03-10 12:05 ]
[胡晓义]
一是户籍管理制度的问题。因为我们是按照户籍管理的,参加保险也好,参加新农合也好,都是在本地参加的,就有一个跨地域的问题。[ 2015-03-10 12:06 ]
[胡晓义]
二是管理技术问题。能不能实现跨地区的联网结算,表面上是网络问题,实际上是地区之间的政策不一致的问题。有的分析认为,银行早就全国联网结算,你怎么就不能联网结算?是因为各地区的政策、标准、范围不一致,所以带来跨地区结算上非常大的复杂性。[ 2015-03-10 12:07 ]
[胡晓义]
三是医疗卫生资源配置高度不平衡。很少有从大城市到小城市,到农村就医的,都是从小城市到大城市到特大城市异地就医的。所以,医疗资源配置的不均衡,是解决异地就医结算问题的障碍。[ 2015-03-10 12:08 ]
[胡晓义]
现在要采取的措施是:第一,循序前进。先解决最需要解决,也有条件解决的问题。所以,可能有的记者会了解到,去年底我们部会同有关部门已经制定了一个文件,就是优先解决异地安置退休人员的就医结算的问题。因为现在户籍管理有这样一个制约条件,随着户籍制度改革的推进,将来会实行居住证制度,如果这个制度实施以后,异地就医直接结算的范围就会越来越扩大。[ 2015-03-10 12:10 ]
[胡晓义]
第二,在技术环节上。目前为止,全国统一标准的加载金融功能的社会保障卡,已经发行了7.3亿张,也就是说全国有一半人已经有了社会保障卡,这是一个很好的技术基础。下一步,让卡用起来,而且优先用在医疗保障上,然后让卡通起来,不仅在本地用,跨地区也可以用,这里需要解决的问题就是跨地区健全网络的问题,就是身份识别的问题,这样既保障大家权益,也防止异地就医当中的诈骗行为,以保障公共基金的安全。[ 2015-03-10 12:12 ]
[胡晓义]
但是,我也想再多说一句,我们的方向还是要使医疗资源的配置更加均衡,特别是优质医疗资源更多地下沉,而不是完全集中在大城市、特大城市。如果真正能够做到了这一点,更多的群众就可以在基层或者在本地得到优质的医疗服务,这样不仅个人异地就医的成本可以降低,整个社会的成本也会降低。所以,我们总的设计架构是三个层次的问题。设计架构是60%的异地就医能够在同一城市内实现,就是所谓“同城无异地”。还有30%是在一个省内不同城市之间可以实行结算,这个今年要基本做到。只有10%左右的群体是需要跨省异地就医的。但是即使这样,还是要有一个分级诊疗转诊的制度安排,引导大家合理的就医。[ 2015-03-10 12:12 ]
[南方都市报记者]
我们之前注意到人社部透露,今年将利用机关事业单位养老金改革的契机,推进公务员参加医疗、工伤和生育保险。请问,目前全国机关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到底还有多少人没有参加医保?结束公费医疗有没有一个时间表?谢谢。[ 2015-03-10 12:13 ]
[胡晓义]
还是一个全民医保体系的问题。具体到职工的医疗保险,大家知道是从1998年开始改革的,1998年国务院发了44号文件决定改革职工医疗保险制度。而且在当时就明确的规定,所有的机关、企业、事业单位及其工作人员都参加这个改革。总体来说,推进的速度比较快,到目前为止已经有3亿多人纳入这个制度里来了。相对来说,企业、事业单位推进速度比较快,机关推进速度慢一些。但是,大部分或者绝大部分地方已经都实现了把原来的公费医疗改革成为职工医疗保险制度。[ 2015-03-10 12:14 ]
[胡晓义]
如果想问确切的情况,我可以告诉你,现在只有3省的省直机关和中央在京的国家机关和事业单位没有参加职工医疗保险,其他的都参加了。这次国务院作出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改革的决定,确实是一个新的推动力,养老保险资金这么庞大,涉及这么复杂的制度,都能够得以推进,可以相信,这几个省以及中央在京机关的这些单位参加职工医疗保险进程必然会加快。[ 2015-03-10 12:15 ]
[光明日报、光明网记者]
刚才胡部长提出了,今年年初国务院公布了机关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关于养老保险制度改革的决定,就是有将近4000万人要同企业职工一样缴纳养老保险,这既意味着养老保险制度“双轨制”的破冰,也意味着曾经一度被人羡慕的“铁饭碗”被打破。我的问题是,今后的机关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将如何养老?而“中人”退休后的待遇会比现在退休的“老人”要低吗?谢谢。[ 2015-03-10 12:16 ]
[胡晓义]
机关事业单位的职工将来怎么养老?实际上,这个问题回答还是明确的,如果说我们过去的养老方式或者叫养老保障的方式是一种以单位为基础的保障方式的话,将来就是一种社会保障的方式。正像你已经看到,单位和个人缴费,建立起一种养老保险基金,将来退休的费用不再由单位支付,而是由基金支付,这样就实现了社会的统筹互济。这样就不会因为单位的效益好坏,或者抚养比的高低而产生养老负担“畸轻畸重”。说到这儿,我顺便说一些感想,刚才中国青年报也提到了养老保险的问题,就是青年人或者为青年人服务的媒体也在关心中国养老的问题,这是让我们很欣慰的。[ 2015-03-10 12:22 ]
[胡晓义]
第二,你讲到“中人”怎么办,或者这个待遇将来会不会降低,具体来说会不会低于老人?这个问题,我想说的是“中人”是什么意思?上个世纪90年代,企业养老保险制度改革的时候,我们创造了“中人”这个词,已经退休的叫“老人”,新参加工作的叫“新人”,中间这段改革前参加工作、改革后退休的叫什么?在文件中老是用这么长的定语来表述它,觉得非常复杂,后来创造出“中人”这个词。很高兴的是,随着机关事业单位改革的决定出台后,变得被大家熟悉起来了,这也算是我们一种政策的效应吧。[ 2015-03-10 12:27 ]
[胡晓义]
“中人”的政策简单地讲,养老保险将来的待遇结构是“2+1+1”。就是说首先是两个跟大家都一样的养老金待遇结构,一个是基础养老金,第二个就是个人账户养老金。需要“+1”的是(和新人不同)还有一个过渡性的养老金,就是因过去年份没有缴费而视同缴费计算的过渡性养老金。再“+1”,就是再加一个职业年金。实际上养老金总体结构就是这四个结构。[ 2015-03-10 12:28 ]
[胡晓义]
待遇的总水平,我想我们在设计层面肯定要考虑前后待遇水平的衔接的。你提出的问题,我理解不是仅仅对个人未来前景的一个关注,实际上代表了这一个年龄层的人或者这样一个群体,希望有一个更好的保障水平。对“中人”待遇问题,设计上是这样考虑的,但是实际情况会是怎么样,我现在不可能给你一个绝对的数据。我可以引证一个旁例:企业养老保险改革至今,从1997作出改革的决定,至今已经18年的时间,“中人”的概念是那个时候创造的,当时只有2000多万退休人员,现在是8000多万。就是说,在这个改革之后至少有6000多万“中人”已经进入到了退休了,我们可以看这18年来他们的生活是更好了,还是更差了。1998年的时候每个月只有471元的养老金,到去年年底已经达到了2050元,涨了4倍多。所以,从这一点来说,我想是应该可以有更好的预期。谢谢![ 2015-03-10 12:32 ]
[贵州广播电视台记者]
现在延迟退休的问题已经成为了社会上普遍关注的焦点问题,我们想知道,延迟退休的方案什么时候出台?退休的年龄是不是真的是65岁?延迟退休的工作已经进展到了什么样的程度?什么时候开始实施?谢谢。[ 2015-03-10 12:3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