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中旬,甘肃庆阳市宁县米桥乡部分农民在基本农田内种植的小麦被推倒,政府要求种苹果树。部分农民称,他们不同意种果树,乡里也没按规定给予补偿。宁县果业局称,“果业”与“基本农田”没区别;宁县国土局承认,占用基本农田种果树不妥。(焦点访谈报道)
如今正是全国各地春小麦的过冬期,乡政府强迫农民将已经出齐的麦苗推倒种苹果的做法,实在是有欠考虑。且不说农业基本用地能不能被占用,单是这些农民下半年的吃饭问题有没有解决好都值得我们思考。据米桥乡乡长王天俊介绍,对于种植苹果树的村民,当地政府给予每亩200元的补贴,“都发放到位了”。对此说法,大多数接受采访的村民均称没拿到过这笔补贴,这两年的口粮都是自己想方设法解决的。
众所周知,果树从种植到挂果是要经过好几年时间培养的,并且其中的技术要求和病虫害防治、果树修剪,以及在果实采摘后的销售问题一直以来都是困扰果农的难题。而据焦点访谈报道,由于该乡没有技术人员指导,苹果树一直没有挂果。大多数苹果树种植进入了死了就补、补了又死的恶性循环。
乡政府推行果树种植,提高农村经济是没错,可是完全不顾当地的实际情况就盲目跟风,实在是有些操之过急了。近年来,我国大力推行“新农村改造”和“一村一品”试点工程建设取得了明显的成效,为广大的农民群众带来了巨大的经济收益。很多地理条件并不优越但资源丰富的地区也学习这些先进农村的发展模式,希望能取得一样的成绩。但是这种照搬式的学习却并没有取得成功,反而闹得农民们怨声载道。
虽然当地政府希望提高农民收入的出发点是好的,但是这种没有经过农民的同意就强行推广的项目,最好的结果就是流于形式。农民需要的不是一个一天换一个想法,想到什么就做什么的政府,而是需要一个能够真正为农民谋福利,图发展的政府。种苹果的土地是占用了基本农田,所以不妥,那强行要求农民推倒小麦的霸王作风又是否合适呢?
盲目地搞效益工程,只看重所谓的GDP增长率,忽视农民们的实际需要,实在是当地政府的失职。而庆阳市国土局作为全市土地管理的最高机构,居然对这种维持了6、7年的违法行为视而不见,也足见其管理的松懈。经济效益固然重要,但是这种以让农民无饭可吃为代价的经济效益,不要也罢。
作者:庄磊
(来源:光明网-光明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