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
在长期的学习、实践中,李顺泥制作的陶瓷产品,特点明显。
首先,产品独具个性。李顺泥继承了祖宗流传下来的工艺,并大胆进行创新。比如,他制作的茶具,不论是线条还是造型,都是老祖宗制作风格的再现,却又色泽丰富、变化多端。
其次,线条饱满柔和。他从传统漆器的工艺中得到启示,并把漆器中的线条美运用到陶瓷制作中。因此,李顺泥的陶瓷作品,线条格外流畅,为广大消费者所喜爱。
第三,创作心境凸显。他既遵从规矩,又不离本心。茶壶的手把与嘴要么为90度的侧把,要么就是把、扭、嘴三点成一线,出水有力,水柱饱满,断水利落。壶身线条挺拔,手感饱满舒适。瓮型肩平、胸挺、马蹄足……体现了他对生活和人生的姿态。
这几年,李顺泥着重在生产工艺上下功夫。
企业转型。李顺泥从小学习的是饭砵、茶壶、酒瓮等传统器皿的制作,没有见过高规格的陶瓷艺术作品展。2012年9月,在厦门会展中心参观之后,李顺泥立刻把酒壶、茶具等做成艺术品。从那时起,李顺泥把生产陶瓷艺术品作为他的主打产品,并在全国各地的会展中广泛交流。2016年以来,他制作的仿古陶艺远销海外,受到欧、美和台湾地区收藏界的广泛认可。
技术革新。在制作传统砂锅、煮水器的过程中,配料一般加二氧化硅、长石粉等,烧成温度在1100度左右,其产品只能适应木炭与柴火烧水。这几年,李顺泥改进泥料的配方,把烧成温度提高到1300多度,制作出的陶瓷更为坚硬,弥补了传统烧水器在加热过程中掺入冷水容易开裂的缺点,也有效地缩短了烧水的时间。传统的烧水器,在烧水过程中容易破裂,而李顺泥制作的烧水器不但不易开裂,还可在光波炉、液化气灶等广泛使用。
艺术提炼。李顺泥的作品,具有柴烧陶的特点。特别是柴烧落灰的自然特性,初看没什么稀奇,越把玩越漂亮。在把玩的过程中,还可体验成器的乐趣。因此,一个原本不起眼的茶具,经过李顺泥的创新,就能卖出500多元。李顺泥制作的陶瓷作品,与其他艺人的作品相比,也更具原始生活情调和乡村气息。
2015年2月,李顺泥注册了“尤溪县福本堂陶艺坊”营业执照。2018年2月,福本堂陶艺坊入住国家级“星创天地”企业。因为李顺泥一直坚持手工制作,目前产品数量不多。
李顺泥还与尤溪职业中专学校、闽江学院、中国美术学院等大中专院校教师合作,走研学教育实践之路,他的“福本堂陶艺坊”创作基地也将建成研学实践教育基地。
在谈到自己的艺术生涯时,李顺泥说:“随本心做自己的作品,随兴趣过自己的生活。”他传承历史,追寻本心,在传统陶瓷领域打开了一条充满生机和活力的创新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