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闽南网 > 新闻中心 > 福建 > 莆田 > 莆田新闻 > 正文

莆仙独特曲艺濒危“梆鼓咚”走进大学课堂

来源:海峡网 2017-02-22 15:42 http://www.mnw.cn/

­  莆田老艺人李天铸在家中制作梆鼓咚

­  黄文栋收藏的二十七盒磁带与部分大本唱本

­  老艺人黄文栋将技艺传授给第五代传人黄璟

­  黄璟与其学生编排的梆鼓咚《民俗传承凭古行》,在湄洲岛参加福建省“丹桂奖”莆田选拔赛

­  板鼓带斜背在右肩上,板鼓夹在左腋下,右手击打鼓面,左手持两片不相连的竹板相互撞击配合鼓点。对老一辈莆田人来说,这样的场景并不陌生,它是源于宋代南戏的莆仙独特曲艺——梆鼓咚。这是一种集说、唱、打、表于一身的综合性说唱曲艺,在近日公布的一批省级“非遗”名录中,梆鼓咚名列其中。

­  梆鼓咚曾一度失传,后经过各方努力,传承问题得到一定解决。目前,梆鼓咚第五代传人黄璟是莆田学院的一名音乐老师,她编排的梆鼓咚曲目曾多次获奖,今日上午,她将上第一堂《梆鼓咚节目排练》课,课堂上的50多名学生将是梆鼓咚下一代主要传承群体。

­  起源与钱四娘修木兰陂有关

­  对于梆鼓咚的起源,并无文字可考,但民间传说甚多,据称与钱四娘修筑木兰陂有关。老艺人林永莲在1956年口述,相传宋治平元年(1064),钱四娘修筑木兰陂时,用竹筒装铜钱,让民工们从竹筒内自己抓取工钱。任民工抓一把或捧一把,钱数都是十八文,民间至今尚有“抓也十八,捧也十八”的谚语流传。

­  木兰陂建成不久被洪水冲垮,钱四娘悲愤交集,投溪自尽。民工们为纪念、歌颂钱四娘截溪建陂的功绩和继承她的遗志,遂以钱四娘装铜钱的竹筒鞔(mán,把皮革蒙在鼓框上)皮作鼓,将钱四娘的事迹编成叙事诗,到处传唱进行募捐,终于把木兰陂建成。

­  此外,民间另一传说认为,梆鼓咚是古代翰林吟诗作对的一种娱乐形式,后来成了艺人卖唱谋生的曲艺形式,所以民间有“翰林盘诗乞丐唱”的说法。在抗日战争时期,莆仙人民曾以梆鼓咚宣传抗日。

­  存中原古乐遗风 老外来求教

­  梆鼓咚是一种集说、唱、打、表于一身的综合性说唱曲艺。唱腔由一个基本曲调变化而成,每一段都可以独立演唱。传统梆鼓咚老艺人会根据自身条件,量身制作板鼓和竹板,演奏时在旋律音程中大量使用小三度(一个半音,再加一个全音构成),体现了古老的中原音乐遗音的最重要特征。

­  梆鼓咚作为莆仙地区独特的曲艺,易引起当地百姓的共鸣,一些海外莆籍华人出于对梆鼓咚曲艺的喜爱,常常回乡订购梆鼓咚乐器,在国外边打边唱中思念故土。2006年,第四代传人黄文栋在福州为非莆仙籍人士开班授艺时,陆续有外国人士向黄文栋求教,来自美国印第安纳大学民俗学与音乐人类学系博士研究生XiaoshiAdrewwei就对梆鼓咚很感兴趣。

­  85岁老艺人 是民间曲艺集大成者

­  梆鼓咚第四代传人黄文栋今年已经85岁,他被评为福建省十大优秀民间文化传承人。此外,他还精通山歌、儿歌、海歌、道士音乐、佛曲、作京门、九莲唱、十番八乐、摇钱树、福天斗、文枕琴等不同的民间音乐流派,是莆田民间曲艺音乐的集大成者。

­  小时候黄文栋因家道中落,随父母移居建阳,8岁又随父母从建阳乞讨回莆田,9岁那年学“吹、鼓、打”,为日后谋生用。

­  13岁那年,黄文栋开始拜师学“梆鼓咚”。由于“梆鼓咚”属于语言体,以说唱为主,要学梆鼓咚得先学方言,这样才能一听就懂。因为梆鼓咚无固定曲子,不仅要根据自己的情绪、感情,还要根据环境、听众的情绪变化等来决定曲调,今天这么唱,明天还可以不一样。

­  所以,要学该曲种必须依靠师父在现场言传身教,黄文栋一学三年。从那时开始,他白天一边上学一边学梆鼓咚,晚上当小货郎,走家串户卖货为家里补贴生计。

­  1951年底,黄文栋高中毕业,1952年受聘到莆田卫生学校当音乐、体育老师,从此一直从事民间音乐工作。

­  黄璟告诉记者,演奏梆鼓咚的乐器看似简单,所用原材料也很普通,但要真正做出好的这种乐器并不容易,需要花不少心思。目前,专门做这种乐器的老艺人也屈指可数,由于一直以来,艺人们都是纯手工量身制作,在市场上买不到这种乐器,因此也有人担心随着时间推移,制作这种乐器的手艺也会失传。

­  高校师生编排梆鼓咚 获省级曲艺一等奖

­  第五代传人黄璟告诉记者,梆鼓咚主要以口传心授方式传承,目前,从事梆鼓咚的艺人要么年事已高,要么大多已不在人世,在后继力量不足的情况下,梆鼓咚濒临失传。

­  2011年9月,莆田学院莆仙音乐与戏曲研究中心成立后,定期邀请梆鼓咚艺人开设讲座,2014年3月黄文栋担任莆田学院莆仙音乐与戏曲研究中心顾问,黄璟向黄文栋学习制作、演唱及演奏梆鼓咚,将原本无乐谱的梆鼓咚以五线谱的形式记录下来。2015年,由黄璟编导的梆鼓咚作品《民俗传承凭古行》获福建省首届“丹桂奖”曲艺(电视)大赛创作一等奖,黄璟获业余组新人奖一等奖。

­  但是,老艺人们对梆鼓咚的传承仍然很担忧,他们希望有关部门能进一步采取措施,拯救这一独特的莆仙戏曲。黄璟告诉记者,去年她开始带学生编排梆鼓咚曲目,并参加一些比赛,今年开始,对学习音乐专业的学生开设了《梆鼓咚节目排练》专业选修课,今日上午将上第一堂课。“50多名学生选了这门课,他们将是梆鼓咚第六代主要传承群体。”黄璟说,今后这堂课会保留,每年都会培养一批学生,且不局限于本地人。

­  此外,按照此前制定的五年保护计划,今后将继续组织高校师生研究梆鼓咚,鼓励创作梆鼓咚新作品,并给予资金上的支持,在五年计划最后一年建立梆鼓咚数据库,将梆鼓咚资料由文本形式转为电子资料,以供研究者使用。(海都记者 林养东 李伟强 文/图)

责任编辑:蒋晓彬
相关阅读:
新闻 娱乐 福建 泉州 漳州 厦门
猜你喜欢:
已有0条评论
热门评论:
频道推荐
  • 宁德:绿色发展 产业焕新
  • 宁德市老年人体育事业蓬勃发展
  • 2026年南平市体育中考项目确定
  • 新闻推荐
    @所有人 多项民生礼包加速落地快来查收 三峡大坝变形?专家:又有人在恶意炒作 北京新一波疫情为什么没出现死亡病例? 戴口罩、一米线 疫情改变了哪些习惯? 呼伦贝尔现幻日奇观 彩虹光带环绕太阳
    视觉焦点
    石狮:秋风起,紫菜香 石狮:秋风起,紫菜香
    石狮环湾生态公园内粉黛乱子草盛放 石狮环湾生态公园内粉黛乱子草盛放
    精彩视频
    医解百科丨立冬进补 不是大补特补(视频)
    医解百科丨立冬进补 不是大补特补(视频)
    医解百科︱空腹不能吃柿子,是真的吗?(视频)
    医解百科︱空腹不能吃柿子,是真的吗?(视频)
    专题推荐
    关注泉城养老服务 打造幸福老年生活
    关注泉城养老服务 打造幸福老年生活

    闽南网推出专题报道,以图、文、视频等形式,展现泉州在补齐养老事业短板,提升养老服

    新征程,再出发——聚焦2021年全国两会
    2020福建高考招录
     
    48小时点击排行榜
    泉州台商区党工委主要领导调研物业管理提 金奖总数全国第一!全国博士后创新创业大 蒋欣为穿礼服控制饮食到痛哭 称从小就健 德化县县长吴志朴到挂钩联系社区党组织( 王传君获封东京电影节影帝 发言感谢白百 最高补助300万!漳州出台支持“圆山创新 织密“安全网” 漳州台商区防洪排涝提升 S508线云霄段综合提升工程圆满收官 打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