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点3
中西教育异同
尺有所短寸有所长,虚心借鉴各国经验
去年BBC拍摄了一部纪录片,记录了中国老师在英国支教的一个场景,这也引发了大家对中西教育的对比和讨论。
当被问及怎样看待中西方教育的异同时,袁贵仁说,中国有悠久的、优秀的教育传统,形成了自己的教育特色和模式。中国教育注重基本知识的传授、基本技能的训练,注重行为规范的养成,再加上中国老师的辛勤付出和学生的刻苦勤奋,中国教育在很多方面取得了优秀成绩,培养出了优秀人才。
“但是,我们确有自己的不足。”袁贵仁说,比如我们的学生特别是中小学生课业负担过重,学生创新精神不强,实践能力不足。中国教育有不尽如人意的地方,因此要推进素质教育,主要目标就是提高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在这些方面,袁贵仁认为,西方一些国家的做法和经验值得学习。“正所谓‘尺有所短,寸有所长’,我们应当立足中国大地,弘扬优秀文化传统,同时虚心学习借鉴各国有益的、成功的教育做法和经验,由此把中国的教育办得更好,也对世界教育作出中国的贡献。”
高校要转为培养技术、技能型人才
袁贵仁表示,中国的高等教育结构不合理表现在培养理论型、学术型人才的学校比较多,而培养技术、技能型人才的学校比较少,也就是大家经常批评的,学校同质化的现象比较严重。袁贵仁说,高等教育的结构和国家的经济结构、产业结构不尽吻合。
他说,解决这个问题的办法就是优化结构,办出特色,所以要推动普通高校向应用型转型。地方高校要率先转型,从培养理论型人才转到培养技术、技能型人才。袁贵仁认为,转型的关键是调整专业设置,转型的真正核心是人才培养模式,需要通过转型来培养更多的在一线能够从事工作的高素质技术人才、技能人才。
延伸
江苏鼓励高校自主选择
江苏省教育厅副厅长、江苏省教育科学研究院院长丁晓昌曾告诉现代快报记者,教育部的这番改革,江苏此前已经酝酿讨论过,“基本指导思想是,让高校自己选择,省里引导和鼓励。”
江苏教育界多位资深知情人士表示,此轮改革主要面向2000年以后升本、合并的新建本科高校。“但并不是所有没有博士学位的本科高校都要转型,我们鼓励基础研究少,但所设专业能为地方经济转型发展服务的高校转型。”丁晓昌说。
“安全是一件头等要紧的大事,没有安全,教育无从谈起,成长成才也无从谈起。”针对社会关注的“校园欺凌”事件,教育部部长袁贵仁表示,要坚决防范、坚决制止此类事情,尽最大努力使发生率降到最低。
在昨天的会上,袁贵仁说,所谓“校园欺凌”主要是同学之间蓄意、恶意形成的一些不安全事件,有的来自校外,有的来自校内,这些事件因关系到中小学生的安全健康而受到广泛关注。
对此,教育部门和公安部门高度重视,提出努力打造平安校园。袁贵仁认为,对教育部门而言,首先要加强学生教育,倡导团结友善的精神,提高学生遵纪守法的自觉性,提高一些有不良倾向学生的自我管理和情绪控制能力,同时要提高更多同学自我保护、自我防范的意识。
同时,要加强学校的管理,包括构建学校的安全网络。此外,还要加强依法惩治,建立健全校规校纪,并通过修法、释法,让那些恶意造成重大伤害的欺凌者受到纪律、法规、法律的惩治,承担应当承担的后果。
袁贵仁透露,近期将会同有关部门对“校园暴力”事件开展专项督查和专项治理,通过学校、家庭、社会共同努力,净化校风,优化环境,确保学生安全健康地成长成才。
近期将对校园暴力
开展专项督查治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