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闽南网 > 泉州 > 泉州新闻 > 正文

网络文学“扎根”与“出海”如何双向奔赴?

来源:福建日报 2025-11-10 15:36 http://www.mnw.cn/

  编者按:

  为期四天的2025中国网络文学论坛9日起在泉州古城举行。这场以“大时代、大视野、大文学——文明新形态中的网络文学”为主题的盛会,既是一次文学界的巅峰对话,也是一场贯通古今的文化盛宴。

  为激发创新创造活力,推进网络文学“创作、产业、评论、传播”协同发展,福建日报记者对话知名网络文学作家,听他们分享传统元素与现代叙事的融合之道,畅谈网络文学“扎根”与“出海”的双向奔赴。

  萧鼎:天风海涛处,英雄谁属

  网络文学自诞生起,就具有得天独厚的流行基因。在网文世界,网文作者潇洒与雄阔的胸怀,随时可能“笔落惊风雨”。

  作为网络文学的元老级作家,萧鼎以《诛仙》横空出世,奠定了仙侠文的基础。同时,作为改编成电视剧的首部网络小说,《诛仙》在游戏、动漫、电影、电视等产业端全面出击,缔造了网文产业链的现象级IP。

  在福建网络文学界,身为福建省作家协会副主席、福建省作家协会—网络作家分会主席的萧鼎无疑是一个标杆。

图片

  创作:一代人的心灵印记

  萧鼎2003年创作的《诛仙》可谓仙侠文的开山之作。

  何谓仙侠?“侠”的精神气质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源远流长,内涵不断丰富。从“武侠”到“仙侠”,侠的释义又有新意,不仅是武力形式的变化,更将“侠”的精神提升至人与自然相生相融的更高境界来诠释。

  《诛仙》不同于传统武侠小说套路,它以一个农家少年张小凡的成长为主线,以正邪之争为辅线,构建了一个如梦如幻而又真切动人的幻想世界,旨在透过正邪的表象探究人性。

  在以平凡人视角讲述新时代侠义故事的过程中,《诛仙》既有理想与现实的碰撞,也有对侠义精神的重新探讨。张小凡的挣扎与蜕变、碧瑶的痴情与牺牲、陆雪琪的隐忍与深情,都成为网文史上的经典形象,陪伴了一代人的青春。

  在这部作品中,萧鼎将亲情、友情、爱情与波澜壮阔的正邪搏斗、命运交战汇集在一起,正如善恶难辨、爱恨交织的人生百态,让读者仿佛找到了自己、读懂了自己。

  作为“75后”网文作家,萧鼎和那个年代的文学青年一样,都喜欢金庸。“他的每部小说,我都爱看,《天龙八部》看了四五遍。我最喜欢萧峰,他慷慨豪迈、武艺高强,对兄弟重情义、有担当,让我对‘侠’有了更深层次的理解。某种程度上,张小凡带有我对萧峰的反思,带有我对理想人格的思辨。大概是这份写满青春梦想又具有时代共性的向往与膜拜,引起了大家的共鸣,成就了作品的生命力。”萧鼎说。

图片

  裂变:全产业链的拓荒者

  作为网文IP现象级缔造者,萧鼎笔下的《诛仙》《蛮荒行》《天影》《戮仙》等,构成了网络文学作品矩阵。其中,《诛仙》被誉为最成功的网络文学作品之一。

  2003年3月,《诛仙》在中国台湾出版,销量居港台畅销书冠军榜;

  2005年4月大陆版《诛仙》面世,2005年、2006年连续成为国内最畅销通俗小说;

  2007年4月,《诛仙》同名网络游戏问世,改编的游戏累计注册用户数过亿;

  2016年7月,由《诛仙》改编的电视剧《诛仙·青云志》在电视台和视频网站同步开播,累计网播量已突破132亿;

  2025年6月由企鹅影视出品、腾讯视频独播的动漫《诛仙》(第三季)上线播出,引发广泛关注;

  ……

  不只是《诛仙》,萧鼎创作的《暗黑之路》《矮人之塔》《叛逆》《诛仙前传——蛮荒行》《轮回》等网络文学代表作,同样被开发为影视和游戏产品,广受好评。随着作品IP价值的飞速裂变,萧鼎摘得第三届茅盾文学新人奖·网络文学奖。

  萧鼎回忆,他最初只是在BBS论坛上发布作品,流量的发酵超出其想象。“各种各样的版权开发、商业开发随之而来,商业体系建造得也比较成熟。图书、游戏、电影、电视剧、动画、漫画……不断有人来购买版权进行开发。”

  早在20年前,《诛仙》就在越南出版,作为网文出海的先行者,萧鼎见证了20年来福建网络文学走向全世界的浪潮——

  由藤萍《吉祥纹莲花楼》改编的电视剧《莲花楼》在日韩等国家和地区冲上热播榜榜首;

  根据《这里没有善男信女》改编的剧集《半熟男女》在优酷视频独家播出,并同期在185个国家和地区的海外平台播出;

  玄幻小说《全职法师》被改编为同名动画片,在腾讯视频上线后总播放量近12亿;

  ……

  “福建网文出海已形成一股浪潮,影响力遍布世界各地,很好地传播了中华优秀文化,也让世界各地的读者了解中国。”萧鼎说。

  生态:闽山闽水育福地

  作为网文界的元老,萧鼎认为,网文绝不是天马行空,富有文化魂脉、历史肌理、人性褶皱、深刻哲思的作品才能成为经典。

  “写作《诛仙》这些仙侠类作品时,我不断从《山海经》《封神演义》等中国古典文化中汲取营养、开拓想象空间。从内容、题材,到背景设置、形象塑造、思想表现和叙事表达,再到各种各样的奇禽异兽,都是在吸收《山海经》精髓的基础上,加以丰富和发展。”萧鼎说。

  作为福州普通工人家庭的子弟,萧鼎爱逛家乡大街小巷的书店,舒婷的诗歌、南帆的文学评论、林徽因的散文都是他反复研究的文本。此外,他还在书店通读了《史记》《三国志》等历史类书籍,强化了历史思维能力。“福建文学底蕴深厚,孕育出许许多多优秀的前辈文人,而我就是在这片文化土壤中生长出来的一棵小树。”

  在萧鼎看来,网络文学是中国文化产业上游最大的供给库,近20年来大多数影视、游戏IP几乎都是从上游的网络文学中衍生出来的。

  “福建拥有一大批优秀的年轻作者,他们是福建网络文学最大的财富。他们涉猎的领域、创作的题材非常丰富,涵盖了言情、都市、玄幻、奇幻、历史等各类网络文学类型与题材,形成了完整的创作谱系,将来定会有更加强大的发展后劲。”萧鼎说。

  芥沫:小世界书写大格局

  “一切都刚刚好。”回顾自己踏入网络文学世界的起点,来自福建晋江的网络文学作家芥沫用了一个充满缘分的词。2009年,当中国网络文学迎来PC端付费阅读成熟与无线阅读爆发的重要节点,她只是“恰好心里有个故事很想写出来”的普通读者。

  这个看似随意的开始,却孕育出后来风靡亚洲的《天才小毒妃》。而今,作为作品覆盖电子书、实体出版、漫画、影视等多形态,版权输出至泰国、韩国、马来西亚等多国市场的知名作家,芥沫的创作历程本身就是一个关于成长与突破的故事。

  破圈之作:

  从《天才小毒妃》到《芸汐传》

  2014年11月19日,芥沫在香网注册账号,正式开始网络文学创作之旅。谁也没想到,2015年2月3日正式连载的《天才小毒妃》,会成为网络文学史上一个现象级IP。

  《天才小毒妃》讲述了现代毒医韩芸汐穿越到天宁国后,从废材丑女逆袭为天才毒妃的故事,一经上线便开启穿越作品新模式:穿越玄幻+家国意识+专业元素。

  作品创下全平台点击破7亿、付费用户超500万的纪录,2015年登上阅读女生销售总榜第二位,百度指数峰值达24万。但这仅仅是开始。2017年,作品启动漫画改编。一年后,改编剧《芸汐传》上线爱奇艺,开播24小时播放量破亿,最终收获33亿播放量。

  谈及这部“破圈”之作的成功密码,芥沫给出了精准的分析:“关键是内容共鸣+渠道助力+好的时机。”

  她进一步阐释,《天才小毒妃》的独特之处在于突破了传统穿越小说的框架,“没有将言情作为主线,而是将女主的成长和家国命运绑定,叙述女主以技立身、以智破局的成长轨迹”。这种将女性个人成长置于更宏大背景下的叙事策略,让作品在众多同类题材中脱颖而出。

  2015年被称为“网文IP元年”,中国作协网络文学中心在这一年成立,网络文学开始全产业链爆发式增长。“我签约的网站也不遗余力地将这部作品作为重点,进行全版权开发和多渠道推广。”芥沫补充道。

  成功的背后是责任。面对突如其来的巨大流量,芥沫坦言“蛮有压力”。“我更加慎重地考虑社会影响,更加坚定精品化、创新化的创作方向。”这种责任感成为她后续创作的鲜明底色。

  价值观叙事:

  从女性独立到自我实现

  书粉评价芥沫的作品具有一种“清醒的深情”——她笔下的人物,尤其是女性角色,往往人格健全、智商在线,在情感的旋涡中始终保持精神的独立与成长的自觉。她擅于在虚构的叙事中,构建具有现实共鸣的女性成长路径。

  2023年1月,芥沫“医药毒”系列新作《九殿下,王妃又飒又狠》开始连载。这部融合江湖、权谋元素的作品,挑战了她多年来从未尝试的女主人设和感情线设定。“和之前一样还是‘独立’的命题,但视角已经不同。”芥沫说,“不再是为了独立不依附而成长,更多的是成长之后、独立之后要做什么。”

  她列举了作品探讨的新维度:家国相连的责任担当、对侵犯边界说不、拒绝爱的道德绑架等。这些议题折射出现代女性在争取独立自主后面临的新思考。

  在芥沫看来,网络文学与当代女性成长之间,实则是一种“双向滋养”的关系。

  “网络文学的题材和叙事多元化,为女性读者拓宽视野、打破认知局限。作品中所传递的独立坚韧、勇敢追求人生理想的核心价值观,为女性成长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芥沫分析,“反之,现实中女性对独立自主的诉求、对自我价值的探索,也推动了网络文学在叙事逻辑和价值表达上的不断更新。”

  正是这种兼具情感张力与思想深度的“价值观叙事”,让《天才小毒妃》四年连载期间,不仅积累了超千万的粉丝,更实现了从内容到地域的跨界传播。自2017年起,日本、泰国、越南、韩国等地的读者,陆续通过电子书、实体书、漫画、影视等多种形式,接触到这个源于中国的故事,并在其中读到了具有普遍意义的女性成长命题。

  文化出海:

  从故事输出到价值传递

  随着作品在多国落地生根,芥沫对网络文学作为“文化名片”的潜力有了更深的思考。

  “网络文学的海外传播已经从单纯的内容传播,发展到整个产业全链条式出海。”她观察到,“AI翻译的成熟极大突破了向外传播的壁垒,我们在内容上不能仅停留于故事输出的单纯娱乐。”

  芥沫认为,借助正义、梦想、成长等人类共通价值观,可以打破文化壁垒,实现更深层次的文化交流。

  在创作中平衡“小世界”的艺术构建与“大格局”的价值承载,芥沫有其独到心得。“‘小而美’的创作以小见大,一样可以传播宏大主题。”她指出,问题不在于大格局本身,而在于表达方式,“读者拒绝的是说教式的严肃表达。很多看似‘不正经’的网络小说里都藏着大格局。”

  她的作品背景虽设定架空,却巧妙融入茶道、中医、武术、汉服、诗歌等传统文化元素。“在情节设定上兼顾爽感和深度;在人物命运上,与家国紧密相连。”芥沫举例说,“《天才小医妃》第一章,主角在极端困境中喊出‘家有难,我当同当;国有难,我更当同当’。”

  如今,面对AI辅助创作等行业新趋势,芥沫对创作者的核心竞争力有清晰认知:“作者个人的独特生活经历和体验是AI取代不了的,作者和读者的即时真人互动也是AI替代不了的。用心生活、保持互动,是我目前的状态。”

  从讲述一个好故事的初心,到有意识通过作品传递价值观,再到思考中国故事如何走向世界,芥沫的创作历程本身就是一个“大女主”的成长叙事。在这个叙事里,小世界与大格局相得益彰,个人表达与时代关怀彼此照亮,而路,还在不断延伸。

  姚璎:“慢”就是“快”

  “相比省内其他网络文学作家,我还有很长一段路要走。”在福州见到姚璎时,很难将眼前这位娇小的女生与摘得多项全国性文学大奖的作家联系起来。交谈中,姚璎多次提及因全部作品均在工作之余创作,让她更加珍视每一部作品。

  姚璎是国网福清市供电公司基层供电所职工,亦是福建省作家协会—网络作家分会副主席、中国作家协会会员。她凭借现实主义小说《情暖三坊七巷》,获得我国新闻出版领域最高奖“中国出版政府奖”提名奖等;电影原创剧本《要活着去天堂》同时斩获国际电影节和金鸡百花电影节奖项。 图片

  10年写了20多部小说

  18年前,初涉网络文学创作的姚璎未必能想到,自己业余时间的爱好,日后会结出硕果。“因为学生时代喜欢言情小说,当时第一部小说就从言情开始,没想到一下子火了。”

  2007年开始,她以每年两本的速度在言情小说创作的路上飞奔。“40万字一本的小说,中午不休息、晚上熬夜写,平均日更5000字。不然粉丝就会在QQ群里催更,压力很大。”姚璎坦言,年轻时体力好,精力旺盛,产量也大,短短10年间就写了20多部言情小说、出版10余部,在网文圈有了一席之地。

  转折出现在2017年,因长期熬夜,身体向姚璎发出提示,内分泌失调、高血压、脱发……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后,她暂且将爱好放下,工作之余出去采风。

  在一次福州三坊七巷的文旅采风中,深巷里传来的木槌声,勾起同行老师的回忆,他跟姚璎分享了肉燕之家与三坊七巷变迁的故事。写作冲动再次被唤醒——2019年,休整两年后,姚璎以2004年前后的三坊七巷为背景,创作了一部长篇现实主义网络小说,讲述百年肉燕手艺传承人陈荣顺与租客们的市井生活故事,通过非遗美食传承、代际观念冲突和情感纠葛,展现改革开放后的时代变迁。

  在姚璎看来,这部作品是一次转折,更是一次机遇。“2021年开始,这部小说多次获得国家新闻出版署和中国作家协会的大奖。同时,它让我觉得读者也会长大,不可能一直活在风花雪月中,需要更深入、更厚重的生命体验。”

  这之后,姚璎又笔耕不辍地创作了以电力行业为主题的《野马屿的星海》、以福州油纸伞为主题的《寻福记》、以福清侨乡为背景的《天宝陂的日与月》、以福州脱胎漆器为主题的《漆彩流光》、以福州“电光刘”家族为故事原型的《那时电光璀璨之电光刘》等5部现实题材网络小说。

  慢下来,“转战”现实主义题材

  尽管“转战”现实主义题材后,姚璎也是一路顺畅,但在采访中,她还是表露出不少遗憾。

  第二部现实主义小说《野马屿的星海》于2024年由作家出版社出版后,曾在一段时间内位列当当网中国当代小说榜第6名,该作品还入选了国家新闻出版署2022—2023年优秀现实题材网络文学出版工程作品,全国仅10部作品入选。

  姚璎认为,从好作品的要求来看,这部作品还不够精彩,甚至有点儿“瑕疵”——情节稍显平淡,少了鲜明的起伏。“我知道自己哪里要改,但是没时间了。”当时正在北京鲁迅文学院进修的她,还要兼顾远在福清的工作,繁忙而仓促,总觉得有遗憾。

  当被问及“为什么不辞职,全身心投入文学创作”时,姚璎立马摇了摇头,“创作让我更热爱我的工作,工作又反过来滋养我的创作。供电所的设备、抢修的现场、同事的日常聊天,都是我的素材库”。

  工作无法割舍,姚璎只能让自己慢一点,再慢一点。为了不将遗憾留在《那时电光璀璨之电光刘》作品创作中,姚璎埋头钻研,在单位支持下,组建“工作专班组”,计划再花一年时间深入地挖掘和梳理史实,努力讲好电力人几代艰难“接力”的故事。

  在中国网络文学飞速发展、AI技术赋能创作效率提升的当下,姚璎的“慢”显得有些不合时宜。“网络文学创作门槛虽然低,看似全民皆可创作,但你稍有懈怠,网友一眼就能看出来。要想继续走下去,更要作家苦练功力,选准自己擅长的写作赛道,深耕下去,持续输出吸引网友精神内核的作品,才经得住大浪淘沙。”她始终相信,“慢”就是“快”,前期创作的“慢”,终会变成后期回馈的“快”。那些特色鲜明、具有持久影响力的作品,无一不是慢慢打磨出来的。

  福建内核,扬帆出海

  据中国社科院发布的《2024年中国网络文学发展研究报告》,网络文学出海市场规模超50亿元,海外用户规模超3.5亿,覆盖全球200多个国家和地区。

  在姚璎看来,借着网络文学全球化传播的东风,创作者更要用心创作,打造IP,让平面的作品拓展为全方位、立体化的产业生态。从平面到立体的蜕变,对于姚璎来说是未来很长一段时间内,必须要“跳起来”才能完成的目标。而现在,她持续在做的便是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播出去,不断创新中国故事的全球表达。

  作为福建省作家协会—网络作家分会副主席,如何在网文出海中搭载福建内核?姚璎有自己的考虑和计划:深挖福建本土文化资源,打造“闽派文艺”品牌,将福建地域文化特色与现代叙事手法结合,塑造具有福建内核的故事;传承海丝文化,此次中国网络文学论坛是我们向世界讲述福建故事的良机,应将闽都文化、妈祖文化、闽南文化等融入创作,增强福建文化的国际传播力;加强队伍建设,完善创作生态,提升作家文化修养水平,鼓励他们从追求“流量”转向追求“质量”,从模式化创作转向现实题材与多样化表达。

  “感谢网络文学创作给予我力量,我会在这条路上一直走下去。”姚璎说。

  飘荡墨尔本:从星海到山海

  今年6月,福建省作家协会—网络作家分会正式更名成立,飘荡墨尔本当选副主席。此时,距离她在起点中文网注册作家账号、立志成为网络文学作者不过8年多时间。这期间,她笔下的《筑梦太空》《大国子民》《极光之意》等兼具现实性与思想性的作品深受欢迎,屡屡斩获奖项。

  “现实主义正能量作家”,是飘荡墨尔本的自我定位。从遥远星空到福建山海,她以笔为桥,引领读者走进中国文化深处。

  让非遗被更多人看见

  飘荡墨尔本毕业于厦门大学、墨尔本大学,传播学博士。正如笔名一般,她游走海内外汲取灵感。

  展现非物质文化遗产,是她的写作初衷之一。

  为了创作有关廊桥题材的小说《极光之意》,飘荡墨尔本前往宁德屏南,采访“中国木拱桥传统营造技艺”国家级非遗传承人黄春财,还探访了寿宁、周宁、屏南、政和等地的廊桥,“中华廊桥太美了,我能做的就是好好为这项技艺写本书”。

  《极光之意》一经上架就订阅破万,同时这部作品还是阅文名作堂的荣耀五星作品。

  “2024年,中国木拱桥传统营造技艺和中国春节一起,成功入选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飘荡墨尔本一脸的自豪。

  非物质文化遗产凝结着人们的集体记忆、经验智慧、共同情感,飘荡墨尔本越写越爱。“我的处女作《邂逅调香师》就是围绕调香艺术展开,《一刻钟情》则讲述了钟表界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的故事,我的下一部作品的主题聚焦福建历史文化遗迹保护。”她相信,人类非遗将在历史的长河里历久弥新。

  写商业航天是幸运

  飘荡墨尔本的另一部匠心之作《筑梦太空》,去年7月由作家出版社出版,并入选当年度中国作家协会网络文学重点作品扶持项目(科技科幻主题)、上海文化发展基金会资助项目。

  《筑梦太空》以中国航天科技的现实成就为背景,通过倒叙的手法,讲述了中国国际商业航天发展的故事。小说对太空能源、深空探测以及太空旅游等领域作了科技幻想,彰显了中国航天人的奋斗历程和精神风貌。

  《筑梦太空》与《极光之意》,两部风格迥异的作品,恰如飘荡墨尔本创作世界的两个极点:一个指向浩瀚星空,一个深植传统文化土壤。科幻与非遗传承看似两条平行线,但实际上,在飘荡墨尔本这里它们都在回答同一个问题:网络文学也一样具有记录时代、思考未来的责任与使命。

  “我想让更多和我一样对太空不了解的人,能和我一样用简单的文字去了解太空。《筑梦太空》将是一个系列作品,我会将更多航空航天科研知识科普给读者。”飘荡墨尔本向着更深的领域探索。

  把好作品带给更多人

  飘荡墨尔本乐于看到有越来越多优秀的福建网络作家涌现。“与有荣焉”,交流过程中,她不止一次地谈及福建其他优秀网络作家:“我只要一想到写《诛仙》的大神萧鼎是福建的,写《莲花楼》的居然是厦门的作家,我就感到自豪。之所以能这样繁盛,源于福建健康的网络文学创作生态。”

  “拿我自己来说,能创作出《极光之意》,除了福建得天独厚的丰富文学线索,也少不了福建省作家协会的支持。”飘荡墨尔本说,“加入福建省作协后,让我体会到了自由、开放、包容与互帮互助的氛围。”

  特有的山海环境,塑造了闽人兼容并蓄、心怀天下的文化基因。而福建作家们也始终在本土与世界、传统与现代之间寻找着自己的文学坐标,不断创作出更加喜闻乐见的文学作品。

原标题:网络文学“扎根”与“出海”如何双向奔赴?
责任编辑:凌芹莉
相关阅读:
新闻 娱乐 福建 泉州 漳州 厦门
猜你喜欢:
已有0条评论
频道推荐
  • 泉州:当AI遇见孤独症,科技解码干预新范式
  • 首批1500万元订单启运 南安优品借道义乌走
  • 世界泉州青年联谊会日本分会暨日本泉州商会
  • 新闻推荐
    @所有人 多项民生礼包加速落地快来查收 三峡大坝变形?专家:又有人在恶意炒作 北京新一波疫情为什么没出现死亡病例? 戴口罩、一米线 疫情改变了哪些习惯? 呼伦贝尔现幻日奇观 彩虹光带环绕太阳
    视觉焦点
    石狮:秋风起,紫菜香 石狮:秋风起,紫菜香
    石狮环湾生态公园内粉黛乱子草盛放 石狮环湾生态公园内粉黛乱子草盛放
    精彩视频
    医解百科丨立冬进补 不是大补特补(视频)
    医解百科丨立冬进补 不是大补特补(视频)
    医解百科︱空腹不能吃柿子,是真的吗?(视频)
    医解百科︱空腹不能吃柿子,是真的吗?(视频)
    专题推荐
    世遗泉州
    世遗泉州

    挖掘泉州的乡村之美、名桥之美、名山之美、饮食之美,让时代记忆在城市更新中重焕荣光

    新质生产力在泉州
    何以中国·向海泉州
     
    48小时点击排行榜
    打造产城融合、共同富裕磁灶样板 磁灶获 福州西湖公园金秋菊展 3天迎客18万人次 晋江苏垵村获评省级乡村振兴示范村 遮风挡雨惠民生 光伏发电助增收 英林镇柯 以创新科技与匠心设计护航 晋江品牌闪耀 特色品类成增长新引擎 泉州糖果前三季度 深读丨“会地合作”引智 “滴灌”产业土 黑脸琵鹭连续五年来石狮湿地公园越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