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疯子”肇祸案下降七成
在建宁均口镇的一个村子里,村民李某宝(化名)按时给重性精神疾病患者张某英(化名)服药。李某宝是张某英的儿子,也是张某英的监护人。
今年4月,均口镇综治办通过走访核实,发现张某英未能按时服药,每天都会间歇性发病,发作后见人就骂,有时还会拿木棍打砸车辆。镇综治办与李某宝签订监护协议:要求他按时给患者服药,日常照料看管,在发作时跟随看管并上报,防止发生意外;如果监护到位,按月给予奖励。
“有协议管着,我会按时给她吃药,现在一个月只发作一次。”李某宝说。张某英的病情得到控制,李某宝每月也能领到200元奖励。
年初以来,均口镇将辖区内危险性评估在3级以上的患者、有肇事肇祸行为的患者、民政部门认定的“三无”患者全部纳入“以奖代补”日常监护。与符合条件的监护人逐一签订监护协议,村(居)民委员会、派出所、卫生院、民政和残联等指导督促监护人落实责任,从源头上预防和减少肇事肇祸事件发生。
以奖代补,是我省专项治理严重精神障碍患者肇事肇祸问题的有效手段。在对危险性评估3级以上的11430名精神障碍患者逐一排查建档的基础上,我省对居家治疗的3级以上严重精神障碍患者年度内没有肇事肇祸行为的,给予监护人每人每年不低于2400元的奖补,有条件的地方还可以提高奖补金额。全省将安排专项资金超过1.5亿元,3万多个严重精神障碍患者家庭从中受益。
此外,省财政按照每人每年5000元的标准,对住院治疗的患者予以保障。省政府立项建设省级强制医疗所和安康医院“两个500张”规模联建项目,绝大多数设区市完成强制医疗专区建设。截至目前,全省配置精神专科床位11314张,基本实现严重精神障碍患者应收尽收。
“六个专项整治”的意义,已远远超出行动本身。“看得见、摸得着的成效固然重要,更难能可贵的是在理念思路、体制机制、方式方法上的一系列创新,包括运用信息化手段提升社会治理能力、推动风险防控从被动响应向主动预防转变,以及把突出问题整治作为社会治理创新的突破口,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补短板、破难题。”省委常委、政法委书记陈冬认为,“六个专项治理”的实践证明,只要勇于创新、敢于碰硬,就没有啃不了的“硬骨头”、解决不了的问题。(记者闵凌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