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比Vision是用来做什么的?
不知你是否有这样的感觉,现实生活中的五颜六色到了电视上总觉得差点什么,不管电视再怎么做色彩增强的优化也无济于事,从电视上看到的图像总是不如我们双眼看到的更真实。
如果我们来看这样一组数字就能理解了。我们用尼特来作为亮度的测量单位,银色汽车的引擎盖发出的光芒亮度是6000尼特,阳光下的一朵小黄花量可以达到14700尼特,即便是一块位于阴暗处的台阶亮度也有185尼特,而在阳光照射下的黑色沥青亮度可以达到2100尼特,但是目前还原效果最好的蓝光视频最大亮度也只有100尼特,这也就意味着,亮度6000尼特的汽车引擎盖、亮度147000尼特的小黄花、亮度185尼特的台机、亮度2100尼特的沥青都要压缩到100尼特以内来显示,这也不怪从电视上看到的视频总不如双眼看到的真实了。
因此,我们可以得到这样一个结论,亮度的缺失电视图像效果无法满足人们需求的一个重要原因,不仅是亮度,在满足亮度要求的同时,我们还要确保动态对比度的表现,能够让该亮的地方亮起来、该暗的地方暗下去,这就是杜比Vision技术所要解决的问题。
杜比Vision技术原理是什么?
杜比Vision就是这样一项技术,它可以提升视频信号保真度,从而让图像的无论从亮度、色彩还是对比度角度看都非常逼真。实际上,杜比Vision是杜比高动态范围也就是常说的HDR成像技术的一部分,在2009年就已经推出,在2014年CES上,夏普、VIzio、TCL均展示基于杜比Vision技术的电视产品。
据介绍,杜比Vision技术通过专门的算法来控制液晶面板背后的发光二极管,每个发光二极管都可根据屏幕的画面进行单独控制。杜比Vision技术则会有选择性地关闭画面场景中黑色区域之后的发光二极管,从而使屏幕上的这块区域显示真正的黑色,同时,杜比Vision还会有选择性地提升画面场景中明亮区域之后的发光二极管的亮度,让这些区域真正地发亮。杜比则通过一颗可编程门阵列芯片组来实现对这种HDR算法的控制。
杜比Vision技术并非单纯从电视的硬件角度就可以实现的,这是一项需要片源和电视软硬结合来实现的技术。
人眼所能感知的亮度范围为最暗0.001尼特,最亮20000尼特,而目前蓝光视频经过拍摄->后期->母版制作->传输->显示这样的过程,动态范围已经大大缩小,最暗0.117尼特,最亮仅有区区的100尼特。
杜比Vision要做的就是再造拍摄->后期->母版制作->传输->显示这样一个端到端的生态环境,来保留和重现视频中更亮和更丰富的色彩像素,从而让人眼从电视上看到视频的时候,能够感觉的图像效果的提升。在杜比Visiong视频的制作过程中,调色师会使用杜比高动态范围监视器PULSAR来完成调色工作,在通过杜比内容管理这样一个可以管理多个动态等级的工具进行母版制作,进而通过影院和家庭两条生态链发布内容。经过杜比Vision技术对视频产生生态链的再造,支持杜比Vision技术的视频动态范围大大提升,最暗0.007尼特,最亮高达4000尼特。
虽然目前不少电视都有提升动态对比度的技术,但这些产品是在蓝光100尼特的范围内做拉伸,而杜比Vision是在4000尼特的基础上做压缩,片源和电视结合在一起来提升动态对比度,孰优孰劣无需多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