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闽南网 >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正文

专家谈公车腐败治理:须打破干部到级别配车惯例

来源:大众网-齐鲁晚报 2013-04-29 16:36 http://www.mnw.cn/ 海峡都市报电子版

  “五一”将至,省内不少市开始下发通知,对公车进行集中封存。

  近些年,包括公车封存在内,各地在公车管理方面纷纷出招,然而在近20年的摸索之后,仍没有一个清晰的车改路径。不久前公布的中央本级“三公经费”中,公车费用占比近六成,再次引发公众对公车改革的强烈关注。车改近20年,撬动公车改革的支点到底在哪儿?

节假日封车,司机都没法用车了

  这个“五一”假期,济南市将第三次在节假日对公车集中封存。首次集中封存在今年2月6日,济南市下发通知,要求建立节假日公务用车集中封存长效机制。之后渐成惯例,清明期间再度封存。

  近年来,全国各地出台政策剑指“车轮腐败”,比如,西藏、天津等地对超标超编车辆进行拍卖,一些城市甚至取消公车,实行“货币化”,还有的将公车集中管理,市场化运作。

  去年,我省出台《党政机关公务用车配备使用管理办法》,要求党政机关一般公务用车要配备排气量1.8升(含)以下、价格18万元以内的轿车,节假日期间除特殊工作需要外,一律封存停驶。

  据省直机关管理事务局车管处一位负责人介绍,山东部分省直机关和部分城市,正在尝试用GPS定位系统监控公车使用情况,而有的地方则对减少公车费用做了尝试。

  “乳山市公务车实行定点保险、定点维修后,车辆保险费年可节支26%以上,车辆维修、维护费年降15%以上。”该市机关事务管理局车管科科长李玉娥说。

  这些做法的确让一些领导干部感受到了压力,甚至连司机也感到不自在。“原来领导不用车的时候,车在司机手里,现在节假日要封车,司机也没法用了。”一位机关工作人员说。

  但大部分人对此表示认同,“这是大趋势。”另一位机关工作人员则表示,现在很多干部家里有私家车,封存公车对其生活影响不像过去那么大。

“专拍族”凶猛,领导干部怕撞枪口

  除了政府层面自发的改革,公车改革也被越来越有力的外部监督推着往前走。

  民间对公车的监督一直没有停止,比如广州老人区少坤,经常在大街上拍照检举公车私用;而济南“专拍哥”,专拍公车私用并上传至网络。

  最近,尽管有中央“八项规定”的背景,仍有多起涉嫌公车私用的事件被曝光。一些公车停放在旅游景区、娱乐场所被拍个正着,还有超标准配备的车辆被传上网,引起热烈讨论。

  一些城市顺应民意,通过给公车贴车标等方式,让外部监督更加便利。“烟台市对全市党政机关和事业单位除警车、特殊业务用车以外的公务用车,实行统一标识。”烟台市一位机关工作人员说,这让一些领导干部不敢开车到不该去的公共场所,“怕被举报,影响不好。”

  “现在是‘自媒体时代’,公车私用是有很大风险的,一旦被人放到网上,特别是节假日,你怎么讲得清?”济南市一位区级领导干部说,“老百姓对公车有意见,不是因为你有公车,而是怕公车有特权。”

  中国社科院法学研究所宪法行政法研究室主任、教授周汉华分析认为,随着信息公开力度不断加大,这将产生巨大的倒逼作用,给政府造成压力,对公车改革提出更高的要求。

治理公车首先要减少公车支出

  不管是在党政机关内部还是学界,公车使用将越来越透明化、公开化,这已是不争的事实。封存、安装GPS、贴车标等等尝试,的确在一定程度上减少了公车开支。然而,撬动公车改革的支点究竟在哪儿?

  省委党校管理学部主任戚汝庆认为,目前公车使用存在两个问题,一是公车数量不该这么多,另一个是不该私用,而解决这两个问题,首先需要减少公车支出,更深层次上则需要杜绝特权。

  有业内人士认为,公车改革不是要把公车改没了,而是要“管”好。省委党校副校长孙黎海认为,各地推出的系列做法,在某种程度上可以解决一定问题,表明政府是动了脑筋的,但这些做法治标不治本,公车改革深层次上要从财政体制上解决问题,例如明确每个部门公车支出占总支出的比重,并接受监督,从根儿上掐断公车滥用的可能。

  他同时认为,公车使用中表现出的问题,表面看是预算不透明,缺乏监督,根子上则是政府职能定位的问题。转变政府职能,打造阳光政府、廉洁政府、服务型政府,让权力在阳光下运行,才是公车改革的根本落脚点。

假日封车易行公车清退更难

  实际上,从1994年中办、国办联合颁发《关于党政机关汽车配备和使用管理的规定》至今,公车改革已经尝试了近20年。但有专家认为,很多改革只停留在皮毛问题上,没有触及核心。

  据统计,2007年至2012年间,在公务用车问题专项治理中,全国清理出的违规车辆达19.96万辆,还有部分免职、离退休干部公务用车清理工作尚未完成。

  “公车清退是难度最大的。”一位基层纪委负责人感慨,一是干部观念上跟不上,二是封车等措施都是临时性的,而退车是永久性的,牵扯到的利益更多。

  周汉华分析,这些年,公车改革总是推不下去,直接的动因是官本位文化作祟,公车的使用者认为公车是一种身份和待遇的象征。

  “干部到了一定级别就得配车,这在我国已经形成惯例。”戚汝庆说,取消这种待遇,领导干部必然会有抵触心理,这是改革的重要阻力。

  随着“三公经费”公开的大幕开启,各地公车费用也陆续浮出水面。对此,孙黎海认为,这部分费用公开难度会很大,一方面要打破传统思维,尤其领导干部要打破心理防线;同时公众也要正确监督,要认识到我国正处于快速发展期,很多社会事务需要政府解决,公车使用方面的支出自然较大。

相关阅读:
新闻 娱乐 福建 泉州 漳州 厦门
猜你喜欢:
已有0条评论
热门评论:
频道推荐
  • 今天(7月4日)油价调整最新消息:目前油价
  • 钦州通报2起违反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典型问题
  • 哈马斯:内部磋商结束后将就加沙停火提议作
  • 新闻推荐
    @所有人 多项民生礼包加速落地快来查收 三峡大坝变形?专家:又有人在恶意炒作 北京新一波疫情为什么没出现死亡病例? 戴口罩、一米线 疫情改变了哪些习惯? 呼伦贝尔现幻日奇观 彩虹光带环绕太阳
    视觉焦点
    石狮:秋风起,紫菜香 石狮:秋风起,紫菜香
    石狮环湾生态公园内粉黛乱子草盛放 石狮环湾生态公园内粉黛乱子草盛放
    精彩视频
    斜视手术什么年龄做较合适?
    斜视手术什么年龄做较合适?
    医解百科︱荔枝怎么吃不上火?(视频)
    医解百科︱荔枝怎么吃不上火?(视频)
    专题推荐
    关注泉城养老服务 打造幸福老年生活
    关注泉城养老服务 打造幸福老年生活

    闽南网推出专题报道,以图、文、视频等形式,展现泉州在补齐养老事业短板,提升养老服

    新征程,再出发——聚焦2021年全国两会
    2020福建高考招录
     
    48小时点击排行榜
    国民党7月5日首场反罢大型造势活动,邀黄 今年前5个月 厦门市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呈 诏安官陂:整治电动车违规加装遮阳伞,守 乐峰百亩“黄金笋”迎来采收季 平和县大溪司法所法治护航 绘就大溪全域 南洪路一右转车道实现“机非分离” “剪”证初心 “发”现真情——平和大溪 南安市人大常委会视察公安出入境管理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