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闽南网 >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正文

杨澜微博为李天一喊冤引争议 两次向网友致歉

来源:京华时报 2013-02-26 11:02 http://www.mnw.cn/ 海峡都市报电子版

杨澜微博为李天一喊冤引争议 两次向网友致歉

  杨澜微博为李天一喊冤引争议 两次向网友致歉。近日,李双江之子(原名李天一,现改名李冠丰)涉嫌轮奸被拘一事,引起社会广泛关注。杨澜在转发李承鹏微博时评论说,“劳教(编辑注:实为收容教养)一年对一个因为冲动打人的未成年人来说是否惩罚过重?”没想到言论一出引起了很大争议。2月24日,杨澜在微博向网友致歉。

杨澜微博截图
杨澜微博为李天一喊冤引争议 两次向网友致歉 杨澜微博截图

称贴标签孩子容易破罐破摔

  杨澜23日在其微博上表示:“劳教一年对一个因为冲动打人的未成年人来说是否惩罚过重?被贴上标签的孩子很容易破罐破摔了。真替李老师感到痛心!”在杨澜看来,对帮助一个犯错的未成年人来说,劳教效果很值得质疑。杨澜此言论随后受到了不少网友的批评,认为她这样说,并未替受害者考虑。

  网友称:“受伤害的不是你家孩子你当然不痛心!如此说法是推卸责任。”还有网友认为,“有位小姑娘被轮奸了您不痛心,却为一个刚劳教出来又犯事的强奸犯痛心,您在传播什么社会价值观?千万不要误导青少年!”还有网友表示:“破罐破摔的孩子是可怜,但环境这么优越的孩子不叫破罐破摔,应该是仗势欺人!”

  原帖作者李承鹏也质疑道,“反对杨澜。我说劳教不起惩教作用且有负作用。杨却说一年量刑过重让其破罐破摔……我不同情他,我同情那姑娘。追问他真实到底多大?”

杨澜微博为李天一喊冤被质疑后公开向网友道歉

  面对来自方方面面的压力,杨澜在24日晚做出回应,“我眼中的李双江老师是谦和真诚的,对他儿子一错再错,为李老师感到痛心。由于我并不了解当年李天一打人细节,因此有关劳教一年的处罚是否适当的评论是不负责任的。抱歉。法律面前人人平等,没有人可以凌驾于法律之上。”

  随后杨澜连续更新了几篇微博,都是与李天一案件有关,并向外界道歉。面对妻子被质疑,吴征站出来解围,称妻子本意是质疑劳教制度的有效性,但第一忘了先亮牌支持受害者,二不了解李当时被判劳教一年依据就发表言论,快中出错。

  24晚11点半,杨澜再次向外界道歉,“对女性的性侵害应受到严惩是最基本的立场,是不言而喻的!我之前微博的本意是怀疑那种送劳教了事的改造方法是否真的有效,但对当年事实了解不清,不适当地提出劳教长短的问题。再次抱歉。”

李天一是收容不是劳教

  记者发现在所有的争论中,包括杨澜在内都弄错了一个事实。当年李双江之子打人受的处罚是收容教养,而不是劳动教养。收容教养是根据刑法的规定,对那些因不满16周岁不予刑事处罚的未成年人而采取的强制性教育改造措施。收容教养由当地公安机关审批,由少年管教所执行。收容教养期限一般为1-3年。对收容教养人员,重在教育、挽救。

  劳动教养则依据行政管理的法律法规,对象是16周岁以上的人,对劳动教养人员实行的是强制劳动改造。(记者周鑫)

  (原标题:为李天一喊冤杨澜两度道歉)

相关阅读:
新闻 娱乐 福建 泉州 漳州 厦门
猜你喜欢:
已有0条评论
热门评论:
频道推荐
  • 11月24日今晚24时油价调整最新消息 国内92
  • 洪秀柱党庆日发文重申“九二共识”,期待国
  • 兰州大学第二医院原院长王琛严重违纪违法被
  • 新闻推荐
    @所有人 多项民生礼包加速落地快来查收 三峡大坝变形?专家:又有人在恶意炒作 北京新一波疫情为什么没出现死亡病例? 戴口罩、一米线 疫情改变了哪些习惯? 呼伦贝尔现幻日奇观 彩虹光带环绕太阳
    视觉焦点
    石狮:秋风起,紫菜香 石狮:秋风起,紫菜香
    石狮环湾生态公园内粉黛乱子草盛放 石狮环湾生态公园内粉黛乱子草盛放
    精彩视频
    世遗泉州|名居·樟脚古民居:彩石流韵 岁月成诗(视频)
    世遗泉州|名居·樟脚古民居:彩石流韵 岁月成诗(视频)
    第三届海峡两岸清水祖师文化交流活动在泉州安溪启动(视频)
    第三届海峡两岸清水祖师文化交流活动在泉州安溪启动(视频)
    专题推荐
    关注泉城养老服务 打造幸福老年生活
    关注泉城养老服务 打造幸福老年生活

    闽南网推出专题报道,以图、文、视频等形式,展现泉州在补齐养老事业短板,提升养老服

    新征程,再出发——聚焦2021年全国两会
    2020福建高考招录
     
    48小时点击排行榜
    党报记者八闽行·基层共学⑩丨古厝侨楼间 泉州市委常委会召开会议 福建万亩雪蔗迎丰收 精深加工促农增收 福建万亩雪蔗迎丰收 精深加工促农增收 版权赋能 古韵新生 ——泉州市鲤城区探索 福建省委完成2025年全面从严治党主体责任 山海研学记 | 山海交汇处,少年踏浪归 跨越山海寻根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