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20日,第十七届海峡两岸茶业博览会在武夷山落下帷幕。
九曲溪畔茶香未散,两岸情谊深植心间。这场以“‘三茶’统筹·融合发展”为主题的盛会,不仅是茶产业发展成果的全景展示窗,更以多元活动再次汇聚八方宾朋,以务实合作持续拓宽国际视野,让“缘聚武夷·茶和天下”的理念穿越山海,在两岸同胞心中共鸣,在世界舞台上回响。
扎根“世界红茶祖地”“乌龙茶故乡”“万里茶道起点”的沃土,本届茶博会由两岸行业组织携手主办,依托地域特色创新打造“1+2+N”活动布局——以武夷山主会场为核心,联动南平十县(市、区)同步开展茶事活动,实现“跳出展馆办展会,跳出武夷山办茶博”全域联动。武夷茶香漫过展馆围墙,浸润闽北山水村落,书写茶产业融合发展的新篇章。
从文化传承到产业升级,茶博会让武夷“一片叶”的价值愈发凸显。数据见证热度:为期5天的展会累计接待参展商、采购商、专家学者及游客超30.2万人次,交易成果总额达95.63亿元,其中现场交易3.81亿元,意向交易91.82亿元。
“三茶”融合结硕果
16日上午,茶博会展馆一开馆,武夷岩茶的醇厚、台湾高山茶的清甜、政和白茶的鲜爽便裹挟着人声扑面而来。
展会设“茶和天下”馆、茶创意馆、茶旅融合馆及茗茶馆,4.8万平方米的展区内,2300个标准展位、873家参展商带来全产业链产品,近万名采购商穿梭其间,品茗询价、落笔签约的场景俯拾皆是。展位数量增长4.5%、VIP采购商人数增长3.7%,彰显着这一国家级茶业盛会的魅力。
经贸“成绩单”格外亮眼:手尚功夫、序章六堡、美亚、迅捷等茶企意向订单纷至沓来;台湾馆的特色茶器、地道小吃摊位前长队不断;茶机械、茶包装、茶器具持续走俏。
最引人注目的莫过于茶农自销展区的热闹。200个免费展位一推出便被抢订一空,茶农们带着新茶售卖,30万元现场交易额里飘着增收的喜悦,让“茶农的丰收节”真正落地生根。
科技为翼,标准为基,为武夷茶注入新内涵。《武夷岩茶品饮方式白皮书》《武夷红茶品质化学特征与健康功能白皮书》发布,用科学数据解读“岩骨花香”的奥秘;零碳茶产品亮相,引领产业绿色转型;漫画《半小时读懂武夷茶》则让文化知识走进更多人生活。
产业发展更添智力支撑。借茶博会东风,武夷山市“三茶”统筹创新研究院成立,搭建校地协同、产学研深度融合的创新平台,为茶产业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劲动能。
“茶博会的蓬勃生机令人振奋。”正如中国工程院院士刘仲华所言,“在科技与文化双驱动下,南平茶产业的规模、品质、品牌必将实现更大提升。”
两岸同心共发展
精致茶器、特色茶点、醇厚高山茶……台湾馆内客流如潮,茶香与笑语中藏着两岸同胞的深厚情谊。
两岸茶文化同根同源、血脉相连,在台湾馆得到了生动诠释。200个展位创历届之最,173家台企参展实现全台湾22个市县全覆盖。自2007年首届茶博会以来,这里已累计为1100多家台资茶企、3000多名台商提供参展支持,成为两岸茶人心中的“必赴之约”。
“其他展会可以不去,但武夷山茶博会,我一定要来。”64岁的台湾阿里山茶产业运销合作社荣誉主席林育丞,十七届展会从未缺席。
这份情谊在展馆内随处可见:“台湾高山茶·政和白茶综合馆”内,政和茶企与台企并肩参展,供应链深度绑定;林凤池第八代后人林懿儒的企业专程前来,让两岸茶缘故事更加鲜活;首次参展的新北茶农李皇毅顺利签下3家大陆经销商;阿里山育丞茶业等老牌台企,则借展会完成大陆市场常态化布局。
文化共鸣催生发展合力。“同心茶园”里,两岸茶人携手栽下新苗;“茶香两岸共月明”晚会上,来宾们在丝竹声中畅谈茶缘;《人在草木间》昆曲演绎“茶与戏”的邂逅。第七届海峡两岸茶文化研习营、“亲,来品茶”两岸青年武夷山打卡季、“茶香两岸·文脉相连”文艺工作者采风等15场涉台活动,让同胞情谊持续升温。
与此同时,《海峡两岸茶园碳汇项目方法学》发布,成为两岸绿色低碳领域首个行业标准,武夷山·阿里山合作二十周年纪念文创产品亮相,一片茶叶正搭建起两岸协同发展的坚实桥梁。
茶香万里会知音
茶香飘四海,宾朋八方来。本届茶博会吸引了全球2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300余名外宾,人数较上届增长50%以上。
开馆式上,波黑、布基纳法索等国驻华大使盛赞武夷茶文化的独特魅力;“外交官看武夷”活动中,外宾们在九曲溪畔品茗观景,感受“茶和天下”的深意。“一带一路”馆、万里茶道馆、俄罗斯馆内,来自喀山、圣彼得堡、恰克图等万里茶道沿线城市的茶商带来特色产品,让古老的茶道焕发新生。
“武夷山是茶人的信仰,是必来朝圣之地。”缅甸茶叶协会副会长段家席提前抵达,只为亲身感受武夷茶原产地魅力。
合作的种子悄然发芽,发展之路越走越宽。俄罗斯茶商乔翔鹏与南平实业集团签约,计划在万里茶道终点设立“武夷山水·茶空间”;谢尔盖·谢维列夫则要将武夷岩茶引入自己的海外连锁茶馆,让“万里茶道”起点茶香飘进欧洲千家万户。
万里茶道国际协作交流活动和国保单位文化联盟座谈会,构建起8省21家国保单位联动平台,凝聚联合申遗力量,让武夷茶的文化价值在世界舞台愈发闪亮。
全域联动焕新颜
“一叶融山水,茶旅两相宜。”从展馆内的成果展示到全域茶事体验,茶博会不仅是产业盛会,更成为全民共享的“茶业嘉年华”。
四季茶事展馆内,武夷山联动小红书团队推广8条茶旅精品线路,以春喊山、夏制茶、秋斗茶、冬煮茶的四季主题,串联起武夷山国家公园1号风景道、下梅古村落、生态茶庄园等特色点位。
游客们既可以戴上斗笠走进茶园采茶,在茶厂里学习制茶技艺,沿着茶足径徒步观景,也能住茶宿、吃茶膳、赏茶戏,沉浸式感受武夷茶生活韵味。
星村镇茶王赛芳香馥郁,天心村的斗茶节人声鼎沸,茶博园“斗出来的好茶”互动热烈,延平贡茶、小湖水仙、“北苑茗战”、光泽红茶等斗茶品鉴会“多点开花”。
“茶香两岸”八闽美食嘉年华以茶入菜,崇阳溪水上运动会山水茶景相映成趣,丹桂花茶品鉴、宋代点茶表演、抹茶产品展示,一场场融合茶、食、文、体、旅的活动轮番上演。
文旅融合硕果盈枝。茶文旅产品推介会达成14项合作,覆盖自然教育研学、高端度假基地、民宿集群开发等领域。
盛会热度突破展馆边界:截至20日晚,新华社、人民网、央视网等100余家主流媒体报道7700余条,全方位呈现茶博亮点,1700余条涉台报道传递两岸茶缘;“海峡两岸茶博会”“回到万里茶道起点武夷山”等话题全网阅读量超2.8亿次,让武夷茶香通过屏幕飘向更多人心中。
曲终人不散,茶香意更浓。第十七届海峡两岸茶业博览会虽已落幕,但丰硕成果、深厚情谊与广阔机遇,正为茶产业注入持久动力。作为永久落户武夷山的标杆展会,茶博会必将继续成为推动两岸融合、促进茶产业升级、传播中华茶文化的重要平台,让武夷茶香飘向更美好的未来,让“茶和天下”的故事被更多人知晓。(张筱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