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墓尚未建好的穴位 晨报特派记者 李晓明 现场图片(除署名外)
12月4日的人民日报11版正巧也对周口“平坟”做了报道,标题为《外界议论纷纷当地显得平静周口殡葬改革见闻》。现节选如下。
老百姓对“平坟”是何态度?
项城市南顿镇上楼行政村农民周思民说,他家老坟可多了,一个多月前平了24个坟头,腾出一亩多地,已种上了麦子。“上面有号召,村里一开会,干部先平,然后是党员,村民也就跟着平了。”问他是自己平的还是强行平的?他说:“是我自己平的,我们这个村都是自家平自家的。”
郸城县64岁的张桂英说:“以前地里坟头多,上坟、添坟乱哄哄,现在俺村的公墓建得整整齐齐哩,中间的路都是柏油路,像烈士陵园一样。这下祭祀也不怕踩庄稼了,下雨上坟也不怕泥泞了。”
外界议论纷纷,但周口的田间地头显得很平静。途经几十个乡镇,并没有看到有人平迁坟头,倒是看到许多新建的农村公墓。
政府为何要跟坟头过不去?
周口市市长岳文海说,平原地区,粮食主产区,地不增加,人口却在逐年增加,有的农民已经把道路两边的路肩都种上小麦了,惜地如金。现在还没来得及进行殡葬改革的村,村前村后的坟头一波接着一波,机器下不了地,人力种植成本又太高,有的就撂荒。殡葬改革在一些乡镇之所以进行得比较快、比较顺利,说到底还是群众理解。
数据显示,2011年周口全市粮食总产量达74.7亿公斤,居河南省第一位。周口市人口密度更大,素有“九里十三庄”之称。全市人口1238万,耕地总面积1200多万亩,很多县(区)人均耕地不足1亩。与之形成极大反差的是,全市基本农田内现有坟头300多万个,占用耕地约5万亩。
3年计划为何要1年完成?
周口市委书记徐光介绍,鉴于这项工作比较敏感,周口一开始就非常审慎,多次组织县市区主要领导和群众代表,到江苏、江西、浙江等殡葬改革先进地区学习考察;又多次召开群众座谈会,举行专家听证会,充分征求社会各界意见。对殡葬改革的方法步骤反复论证,提出了“惠民政策全覆盖、遗体火化全覆盖、公益性公墓全覆盖、平坟复耕全覆盖”的工作目标。
为了赶农时、避免损坏庄稼,在秋收后种麦前,加快了推进速度。实际工作中,群众要求“要下雨都下雨”,要平大家一起平,别你先我后,谁也别特殊。这样,大家都平了起来,不长时间就平了200多万座坟头。
专家点评
先把公益性公墓建设好
殡葬改革和民俗文化研究专家、上海理工大学教授乔宽元:殡葬改革的大方向要肯定,同时应注意到殡葬改革涉及文化风俗、社会心理等因素,推进要慎重稳妥。建议周口先把公益性公墓规划好、建设好。(特派记者李晓明河南周口报道)
(原标题:这账咋算:平坟复耕,公墓又圈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