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3月27日用无人机拍摄的池州市鑫茂精细矿业科技有限公司内堆积的不明固废
“循环化改造示范试点”为何成“生态炸弹”
贵池前江工业园是“金属材料和无机非金属材料为主,积极实施循环改造”的安徽省循环化改造示范试点园区,近年来,却因环保问题被政府部门多次挂牌督办、查处,成为当地村民口中的“生态炸弹”。
——循环利用还是固废堆积场?园区内企业多以“新材料”“科技”为名,从事铁、铜等金属冶炼以及包括危险废物在内的工业固废综合再利用。然而,待“综合利用”的工业固废却堆积如山。以池州鑫茂为例,该公司去年8月因环保问题停产后,不久便经长江航运接收外省工业固废,露天堆放在江边和厂区。接收人承认,跨省接收无环保部门批准,甚至不清楚这些工业固废的成分。
——经济支柱还是“生态炸弹”?园区有企业20余家,其中规上企业13家,2017年工业总产值127.5亿元,占池州市工业总产值近六分之一,更是贵池区工业总产值的近一半,税收10.17亿元。不过,安徽省环保厅相关人员明确表示,该工业园近年一直是环保关注的重点,多家企业被多次查处、要求整改。附近村民反映,原本的青山绿水变成了“生态炸弹”,污染近几年虽有好转,但企业四处堆放工业固废、偷排废水废气、白天不开工晚上偷着干等情况仍时常发生。
——发现不了还是监管不力?“2017年上半年江边就堆了工业固废,我们也一直提醒要覆盖防渗,但以为是企业内部行为就疏忽了。”这是园区管委会相关负责人对江边堆放大量工业固废的解释。他还就池州西恩的挥发性有毒气体排放解释说:“玻璃钢瓶口径很大,卡车无法运输,所以现场制作。但是可否露天制作,制作过程中的挥发性气体要不要收集,工程上有无明确规定?这些我还不太清楚。”
这是3月29日用无人机拍摄的安徽贵池前江工业园内池州恒鑫材料科技有限公司厂区内的长江堤岸旁倾倒的选矿尾渣
严守沿江工业园“入门关”
这一事件引起安徽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已紧急部署环保、公安等部门在长江安徽段各地展开“全覆盖、全天候”的拉网式大巡查,进行专项治理。安徽省有关领导表示,将加大执法监管力度,涉及环境污染犯罪的,按程序移交司法机关,坚决遏制固体废弃物非法转移倾倒问题多发、频发势头。
安徽省环保厅进行现场督办,督促池州市政府立即采取有效措施,防止雨天固废淋溶水造成二次污染,并对相关企业、物流园内固废的来源、属性进行全面调查,依法依规对相关企业存在的违法行为进行调查处理。
池州市委市政府迅速成立了由市政府主要领导任组长的领导小组,在开展调查处置的同时,研究部署长江池州段、贵池前江工业园固废排查整治工作。根据南京环科所检测,池州鑫茂等堆放的固废含有铬、镍等重金属,池州恒鑫直接倾倒的固废具有碱性腐蚀性且镍浓度超标47%。目前相关企业已被执法部门责令停产整顿,并对当事企业和责任人进行立案调查。
安徽省委党校省情研究中心主任张彪认为,识别伪“科技”企业,把住园区高质量发展“入门关”极为重要。“高新技术产业政策补贴更高,地方政府也有产业升级的需求,伪‘科技’企业很可能以‘科技’‘新材料’之名入园却行落后产能之事。”他建议,沿江工业园位置特殊,应追求高质量发展,严守“入园关”,对引进企业进行第三方评估,污染大、工艺落后的坚决清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