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菜篮子”虽小,却关系着大民生。农贸市场是否卫生、干净、有序,关系着老百姓每天的“菜篮子”质量。今年,柳城街道帽山社区通过提升改造、综合整治,辖区内的闲置厂房摇身一变,成了功能齐全、环境舒适的农贸市场。
农贸市场大变样20年顽疾迎来“刮骨疗毒”
市场内干净整洁、物品摆放有序、摊位分布规范……昨日,走进帽山社区康达菜市场,只见市场上方高高挂着大红灯笼,经过改造后的农贸市场,整体面貌焕然一新,一眼望去清爽了许多。
记者看到,市场内,除了摊位,还设有商铺店面。有些已经“开张大吉”,有些商铺则忙着装修。
“以前,摊贩们在旧省道308线帽山段占道经营,形成了小菜市场,摊位有五六十摊,长度100多米,长期以来‘脏乱差’,污水横流,严重影响交通秩序。”帽山社区党支部书记黄宽宇告诉记者,这一“顽疾”已持续20多年,相关部门和社区曾多次开展整治和劝导,却难以根治。
为了彻底改变这一现状,今年1月,柳城街道办事处、帽山社区牵头,在乡贤杨维管的助力下,将旧省道308线帽山段路边一处闲置厂房盘活改造成菜市场。
今年2月,柳城街道办事处联合南安市城市管理局柳城中队和帽山社区,开展“刮骨疗毒”行动,清理占道经营和集装箱“店面”,整治多年顽疾。
通过多方引导,许多商户也搬进了配套齐全的农贸市场,开启了全新而忙碌的营生。
商户经营更舒心市民购物体验大不同
市场好不好,经营的商户和前来买菜的市民最有发言权。
在农贸市场左侧,水果摊老板王景灿边照料孩子边做生意,搬进市场后,他租下了属于自己的店面。“我们做了20多年生意了,以前天没亮就要出来摆摊,中午就得收摊,现在不用了,可以开到晚上8点多了。”
从原本10多平方米的小摊位,到如今70多平方米的店面,王景灿店里的货品也越上越多,卖水果之余,还卖起了饼干、糖果等。
“当然是比原来好啦,以前孩子很小的时候,也得带着出门摆摊,免不了风吹日晒,还要带上小棉被,连休息的地方都没有。”王景灿逗着怀中的孩子,笑着说。
“以前经常堵得水泄不通,有时候还会引发吵架,市民买个菜都很糟心,现在这个市场很干净、整洁、宽敞,我们可以停下车来慢慢逛。”居民黄女士竖起大拇指说。
“早上上班比较赶,有时候没空出来买菜,中午收摊后就没地方买了,现在下班后再来市场,也能买到菜。”杨女士告诉记者,市场改造后,让自己有了更多选择买菜的时间。
据了解,康达菜市场占地约25亩,有摊位90个,店面约110间,150个车位,入驻率约85%,将辐射周边约5万多人口。“接下来,还有大型商超入驻,目前正在装修中。”黄宽宇介绍。(海丝商报记者 赖香珠 黄奕群 通讯员 黄惠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