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制造2025规划出炉,“晋江制造”如何抢占先机、赢得发展新优势?昨日,晋江市委书记陈荣法率队赴广东省学习考察,探寻校地合作及创新创业平台建设先进经验,对接高端资源与项目,助力晋江产业转型升级。
考察团首站取经特区深圳。风景秀美的西丽湖畔,哈工大深圳研究生院、清华大学深圳研究生院、深圳清华大学研究院、中国科学院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犹如四颗璀璨的明珠镶嵌在美丽特区。考察团深入研究生院及科研院所,深入了解其运营模式和科研成果,为晋江进一步推进校地合作及办好福大晋江科教园打基础、添经验。
建于2002年的哈尔滨工业大学深圳研究生院是“哈工大”建设国际知名高水平大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异地办学的过程中,该院实施与校本部完全相同的学术标准和要求,全职教师100%具有博士学位,75%具有海外留学和科研经历。强大的师资团队与“联合实验室”的办学模式为其打响了品牌。
陈荣法表示,晋江与哈工大感情深厚,早在2012年,晋江就引进了哈工大机器人研发中心,帮助纺织、鞋服、食品、陶瓷等行业提出了80多套生产线自动化改造技术方案,为传统产业“智能化”作出了积极贡献。希望今后也能与哈工大深圳研究生院牵手合作,进一步推动晋江产业转型提升。
在清华大学深圳研究生院,一款高智能仓储和调度系统可实现人机协同,可以帮助企业快速地检货配送,节省大量人工成本。据悉,该院校是清华大学唯一的异地办学机构,它的布局紧密围绕深港产业特色和优势,与校本部实现差异化发展。在国家、省、深圳当地大量资金支持下,目前该院已建立了27个实体实验室和一批校企合作基地。
“科研氛围很浓厚,体制机制很灵活,这正是校地合作办学带来的良好效应。”陈荣法表示,晋江有着优质的产业基础,人才培养和引进却是软肋,通过与高端院校合作办学,可以有效破解产业发展瓶颈,帮助企业抢占新一轮发展高地。
作为深圳市政府与名牌大学社会化合作的典范,深圳清华大学研究院和中科院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为当地孵化了一大批好项目。深圳清华大学研究院是以企业化方式运作的事业单位,以“孵化企业”为终极目标,实行理事会领导下的院长负责制,历经10多年发展,已建立了一套完善的“科技创新孵化体系”。中科院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则构建了以科研为主的集科研、教育、产业、资本为一体的微型协同创新生态系统,拥有5个研究所、4个特色产业育成基地、一支天使基金、三支风投基金及多个新型专业科研机构。作为政府与院校共建的新型研究院,其市场化、轻资产、开放式、平台化、资源整合、利益捆绑的思路为多地产业转型提升提供了强大的智力支持。
考察中,相关院校及研究院负责人认为,晋江政企互动良好,产业基础雄厚,民间资金充沛,校地合作拥有很好的基础和广阔的空间。地方政府要根据本地产业特点,突出办学特色,真正让校地合作成为推动产业转型提升的助推器。
陈荣法表示,此次考察学习受益匪浅,深圳“校地合作”经验为晋江打造“升级版”经济提供了有益借鉴。在产业转型升级的关键阶段,希望能够嫁接各院校的高端资源,引进培养一批高端人才,加快打造晋江“升级版”。
晋江市领导林仁达、史思泉、陈云腾等参加考察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