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进一步加强和弘扬新时代“枫桥经验”,晋江市陈埭镇积极探索基层治理新模式,将“党建+网格+警格”与“法治+德治+自治”相融合,实现“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镇、矛盾不出网格”,着力打造共建共治共享新格局。
作为人口大镇、经济重镇,劳资纠纷、历史遗留土地纠纷等易发多发。对此,陈埭镇综治中心在村(社区)综治中心、网格、企业建立评理调解室,为基层治理注入新力量,打通基层治理“神经末梢”。
多网点融合
构建评理新格局
为进一步优化评理点位,强化评理调解工作,陈埭镇依托镇综治中心构建“中心—站—点—室”网格评理点位,推动“镇级信访评理服务中心+村级评理调解站+网格评理调解点+商企专属评理调解室”的四级网格评理阵地建设;在三斯达等5家商贸企业设置专属评理调解室,邀请党员楼栋长、乡贤、“五老”、企业管理、企业负责人等人员作为特邀评理调解员,织密基层治理调解体系。在评理队伍整合上,将全镇巡逻队员、村务工作者纳入网格评理观察员队伍中,构建“网格+”纠纷前端排查机制,将各类纠纷消除在萌芽状态,实现小事不出网格、大事不出村居。
通过评理站点和评理队伍优化,陈埭镇打破了原先只能在镇级、村级评理调解室评理的地域限制,转变为能随时在陈埭镇四级评理点位申请评理,群众有诉求就能近距离选择评理。还打破原先评理只有村干部参与的限制,转变为巡逻队员、村务工作者、村干部共同参与排查和评理,确保群众诉求及时发现、及时解决。
多模式整合
推动纠纷全化解
针对辖区重点人群多、分布广的特点,陈埭镇推行“1+26+N”评理模式,将重点人群管控、纠纷前端调解、信访积案化解等融入网格治理中,构建“网格+信访+积案化解”模式,在洋埭、桂林、宫口、江头等村设立8个信访评理观察点,通过前期摸排,对全镇重访次数较多及劳资、土地等领域诉求多年未得到解决的信访事项,逐人逐案依次开展网格调度会和评理调解会,切实推动积案化解工作取得新成效、新进展。
截至目前,陈埭全镇评理调解26件次,评理率100%、调解率100%。
多渠道帮扶
前端化解新举措
“感谢你们帮我拿回了工资,又帮我解决了生活难题。”近日,某企业员工小杨向驻村干部送来了致谢锦旗。
据了解,为化解各类劳资纠纷,陈埭镇建立了“驻村干部对接帮扶企业”的前端诉求化解机制,通过印发《陈埭镇规范信访事项办理程序工作方案》,优化镇、工作点办理流程,明确诉求办理职责,建立“驻村干部对接帮扶企业”前端纠纷化解机制,确保每起劳务纠纷第一时间化解在前端,实现纠纷不出企业、小事不出网格、大事不出村居,打通调解工作“最后一米”。
(记者王诗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