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一个鼓励“脑洞打开”的时代!只要你敢想象和动手,高中生也可以有大发明和大作为。在成都,将探索让高中生“在科学家身边成长”计划,聘请科学家培养创新人才。此外在试点的普高学校,还将探索开设人工智能、智能机器人、云计算、大数据、3D打印、JA经济学、领导力、发明创造、创客活动等特色课程。
10月8日,封面新闻记者从成都市政府官方网站获悉,日前成都市制定了《成都市普通高中拔尖创新人才早期培养实施工作方案》,将重点建设20所左右拔尖创新人才早期培养基地学校、重点建设20个基础创新学习中心、构建与国家课程融合、与校本课程贯通、与大学课程衔接、与国际课程融通、与区域特色结合的拔尖创新人才早期培养课程体系。
“在科学家身边成长”:科学家带学生创新
青少年,是未来创新创造的主力军。让喜欢科学的青少年,能接受科研人员的定期辅导和启发,也能成为未来的科学家。据了解,此次方案实施的重点任务是,建立“在科学家身边成长”机制和形成“三位一体”的创新人才基础培养链。
“在科学家身边成长”计划,将为“菁才计划”每个研究性学习小组聘请1名教授、研究员或科技专家等为导师,形成基础教育与高等教育纵向衔接、学校资源与社会资源横向整合的培养机制。通过在科学研究过程中的熏陶,激发学生对科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科学态度、科学素养,增强学生的创新意识、科学精神与实践能力,促进创新人才的成长。
与此同时,“三位一体”的创新人才基础培养链将建设一批学生创新实践基地与创新教育载体,开展科学创新与技术实践的跨学科探究活动,形成以培养学校、创新实践基地、基础创新学习中心三位一体的创新人才基础培养链,构建跨区域、跨部门、跨学校、跨学段、跨学科的协同培养的工作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