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庆祝新中国成立67周年之际,泉州古城保护发展工作协调组于10月1日至7日在泉州市西街、中山中路等地举办了主题为“润物无声”的古城保护与微更新展示周活动,泉州师范学院美术与设计学院师生参与其中,致力于泉州古城保护工作。
泉州市民在展板上书写
“当我们置身于鲤城区的街头巷尾时,被泉州这座历史文化古城轻描淡写的风貌所惊艳与震撼,同时也深感古城保护与微更新的重要性所在。”此次展示活动围绕泉州市西街和中山中路的古城区开展,分为七个主题,三个展厅。
在西街肃清门广场,一面密密麻麻写满字的展示留言板着实吸引了来往人的眼球。该展板以时间轴的方式向我们展示了新中国成立后,十三个五年计划下泉州的建设与发展。师院学生志愿者解释道:“此展板意在让市民对古城保护提议,为未来古城保护更新工作提供方向,让游客写出对西街文化的了解与感触。”因为展览周恰处国庆期间,留言者大都是来游玩参观的旅客,虽与策展人的初衷有所差池,但却体现了大家对古城泉州的祝福与希冀。
在中山中路345号陈光纯故居,不少市民在观看四部关于西街记忆的纪录短片《西街记忆》《纸匠》《偶遇》《物·非物》。纪录片基于寻访西街居民的日常生活,拾起人民不再耳熟能详却又真实鲜活的记忆碎片,不仅体现了泉州艺术家的匠人情怀,还呈现了西街居民在喧嚣下淡定从容的生活方式。
在西街116号后座洋楼,一楼大厅铺满的古城航拍图“城市客厅”,二楼大厅的“匠心西街”展览板块和八个主题空间“工作室”用图纸、模型及影像向我们展示了正在进行中的古城保护和更新的空间节点案例及古城历史文化和传统街区在城市发展中的价值和意义。此外,各房间内还设置留言板给参观者提供互动参与的平台。
泉州师院美术与设计学院助教蔡舒翔老师作为此次策展助理参与策划了其中三个主题活动,她表示:“展览活动只是古城保护的一部分,我们在古城办(泉州古城保护发展工作协调组办公室简称)成立后就一直做着相关工作。”展示周活动上11名泉州师院学生作为志愿者为观展市民和游客进行讲解、交流,为发展泉州古城底蕴的深厚与辉煌灿烂的历史文化奉献着自己的微薄之力。
1982泉州入选我国首批历史文化名城,2014年,泉州获得“东亚文化之都”称号,2016年,泉州市政府成立古城保护发展工作协调组,提出了“见人,见物,见生活”的发展方针。(校通社大学生记者 兰怡鑫 通讯员 肖华)
留言板上的建议与希冀
市民在观看展板
市民在观赏“泉州古城老照片展”
西街居民在观看纪录片
展览地之一——陈光纯故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