遭遇失败如何归零 未来的路清晰了!
发射的日子,对于孩子们来说注定会成为一个纪念日。
不过,当所有震撼都归于平静之后,徐依菲说令她印象最深的是,那天自己手里紧紧攥着的一叠A4纸。
“上面写着各种预案。”徐依菲说,“整个等待发射的过程我脑子里都在想:如果发生了什么情况,我要马上判断出是哪里出了问题、出现的是什么问题,还要马上给出处理办法。”
出现问题立刻给出备案,这么多天的航天经历教会了孩子们如果失败如何归零。每一步都是关键一步,但是一旦出现问题再关键也得归零,使用替代方案。
这些孩子刚参与的时候,多少都有些纠结:既觉得项目有意思吸引人,又担心项目会牵扯太多精力影响学习。
“我期中考试成绩就不太好,之前都是班里20名左右。期中成绩下滑了很多。”蒋以恒说。
以前遇到这样的情况,他们可能会患得患失,参加项目的时候想着学习,学习的时候又想着项目。最终让自己背上了巨大的包袱。
现在,他们有了“归零”“预案”的思维方式,虽然每天的学习生活仍然很辛苦,“但是目标变得更清晰了,做一切事情都有了动力。”徐依菲说。
在去南京的路上,她把所有的时间都用来看书并完成学校的作业;蒋以恒在期中考试结束后也决定继续参与小卫星的项目,每天把卫星研制之外的时间全部利用起来,狂补落下的课程。
现在这些孩子会时不时地到学校的“地面站”等着小卫星的信号,他们中的不少人也暗暗立下志向将来学习跟航天相关的专业。
其实,孩子们的将来还有太多未知数,不过,曾经仰望星空的孩子也许会把理想放飞得更远。(记者 樊未晨 孙庆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