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末上数学建模课
自建模型给112个同学排班
说起坚持,袁鹏宇讲起了自己学习数学建模的经历。
高中时期就对数学非常感兴趣,大一下学期,他选修了数学建模课。课程开在周六,上午下午连着上,需要上一整天。
但是在上第一堂课的时候,老师就给他来了个“下马威”,课程内容对大一的同学来说太难,希望大一的同学们退课,到了大二再选修。“但是我就是没退,一方面是因为我确实对数学感兴趣,另一方面也还是想挑战一下自己,看能不能过。”
于是,袁鹏宇就成了选修这门课唯一的一名大一学生,并最终成功通过。“但是当时真的是很难,但是还好,我最终坚持下来了。”随后,袁鹏宇开始参加数学建模大赛,拿了省级二等奖和美国数学建模大赛的二等奖。“我特别想冲一下美国大赛的一等奖的,但是运气太差了。”对此,袁鹏宇颇为遗憾。
袁鹏宇(右一)和同学准备数学建模大赛
不过,有意思的是,数学建模并不是仅仅用来比赛的,袁鹏宇就用这个解决了一个困扰了他们很久的一个问题。
学风督导队有112名成员,要负责检查全校专业课的上课情况。督导员只能在没课的时候去查,但是全校的每节专业课,每栋楼都需要去查,因此,每次排一周的班,袁鹏宇都需要花好几个小时。
“我自己学了数学建模之后,就想着不如写个模型出来,自动输出排班结果。”用了一个月时间,袁鹏宇建立了一个专门用来排班的数学模型,“现在只要输入同学们的上课数据,一秒钟,排班表就出来了!超级方面!”
“他是一个非常有效率、非常有计划的实干派。”王龙龙是袁鹏宇在学风督导队的同事,之前也深受手动排班之苦,他说,督导队是全校成员最多的组织,这个排班模型做出来之后,可以说是解放了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