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些诈骗要当心
——兜售答案、“内部指标”都不靠谱
近年来,每逢高考,网上一些有关高考的谣言或者诈骗信息就会冒出来。
诸如,“某考生的准考证丢了”的相关消息总会在网上流传,信息中留下的一些电话号码后被证实为吸费电话。对此,今年高考前夕,多地警方提醒网友警惕此类诈骗信息。
此外,据媒体报道,有的不法分子通过制作钓鱼网站,兜售所谓的“高考答案”,还有不法分子自称高校或招生办某领导的亲戚或者直接冒充高校招生人员,以有“内部指标”为名,借机实施诈骗。
资料图:2018年6月6日,一名高三老师背后贴着“高考必胜”鼓励学生。中新社记者 刘冉阳 摄
高考饮食要留神
——“补脑”保健品需注意
食品安全问题同样是家长和考生关心的焦点,高考临近,市面上的提神、补脑产品是否可信?
6日,国家市场监管总局在官网发布高考期间饮食消费提示,提醒家长和考生们千万莫忘备考期间饮食安全。
国家市场监管总局提示,高考期间,天气炎热,考生应适当增加饮水量,白开水是补水的好选择。宜少量多次,不要等到觉得口渴才喝水。
此外,国家市场监管总局还称,功能饮料只适合特定人群或在特定条件下饮用。通常不主张考生饮用功能饮料。同时,考生饮用浓茶、咖啡等也需谨慎,避免其神经兴奋及利尿作用影响睡眠和考试的正常发挥。
值得一提的是,国家市场监管总局专门提醒,中国从未批准过任何“补脑”保健功能的保健食品,已批准的具有“缓解体力疲劳”、“增强免疫力”等功能的保健食品,也不适用于补脑、提高智商和缓解脑力疲劳等。除了依靠平时的刻苦学习和积累,没有短时间提高智力和学习成绩的“灵丹妙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