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球时报:媒体称购置庄园击败了三家竞争对手,想必竞争很激烈,能谈谈吗?
海闻:校园将被出售的消息引起了广泛关注,据我所知上百个潜在买家表达了兴趣。我们得知消息后,决定试试看,就参加了第一轮竞标,这是个很公开的竞标,连我们在内一共有十几家。同时,我们聘请了英国的顾问公司来进行详细评估,也考虑了自身实力和今后的可持续发展。
与我们共同参与最后竞标的还有另外三家,因为在竞标是高度保密的,所以那时候我们也不知道竞争对手是谁。事后我们从别的渠道获悉,其中有一家是牛津大学下属的学院,据说该学院很有实力。
卖家为什么最终选择了北大?我认为钱并不是最重要的,有媒体称“北大给出了一个无法拒绝的价格”是可能是误读,因为大家都请顾问公司,价格相差几十万也不算大。而且,这次竞标是“暗标”,也就是说并不是谁出钱高就肯定赢,买家要考虑很多因素,英国方面很在乎谁来成为这所庄园下一位主人,甚至当地社区都有发言权。在这种情况下,我们准备了一份及其认真的标书,这其中包括北京大学到牛津办学的意义、经过充分论证的办学方案、财务状况、与牛津的关系等等因素。最后,出售方告诉我们说“你们的标书是做得最好的!”
环球时报:在北大学校内部讨论中有没有一些反对意见?认为钱花的不值?
海闻:肯定会有一些争论,但并不在钱的方面,因为钱来自于商学院的自有资金,而非财政拨款。疑虑在于,能不能办好,因为这所学校只能做好不能做坏。另外,也有人担心钱能不能出去,因为之前很少有事业单位到外边去“投资”的先例,要经过国家审批,我们甚至还准备了第二套方案:万一钱出不去,我们就请企业家把它买下来。